2012年5月29日 星期二

農業經濟短腿 落後美國百年

2012年5月29日

農業經濟短腿 落後美國百年

在「中國崛起」的政治宣傳背後,農業的現代化程度卻很低,農業經濟仍是「短腿」,落後美國一百零八年。

這是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透露的「中外差距」,見於剛發布的〈中國現代化報告(二○一二)〉。報告稱:「農業現代化已經成為中國現代化的一塊短板。」
在官方的政治經濟術語中,「兩條腿」和「兩條腿有長短」是常見的詞彙。「短腿」或「短板」,泛指落後或發展不足。

所謂社會現代化,有小道網站稱是工業、農業、國防、科技的現代化,即四個現代化。事實是:四化已被三化替代:工業化、城市(鎮)化、農業現代化。
西方的社會現代化理論,以工業化、城市化為現代化的主要標誌。「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則以農業現代化與工業化、城市化並列,其因之一,是農業經濟仍是傳統的農業經營方式,以種植業為主,技術設備差和科技投入偏低。

中科院的報告稱,中國農業現代化的「起步」時間在一八八○年左右。
報告未提一八八○年的社會背景。一八八○年為清代晚期光緒六年(鴉片戰爭發生後四十年)。清朝廷命李鴻章等繼續推展洋務運動,建北洋海軍、大沽造船廠、中興煤礦公司等,農業生產力亦有發展。

在中科院的量化指標中,有三項比較數據:農業增加值佔GDP的比例,農業勞動力佔全部勞力的比例,農業生產率。中國的數據,遠比先進國家落後:農業增加值在GDP的比例低,農業勞動力佔全部勞力的比重高,農業生產率低。

中科院的量化比較,取於二○○八年數據。研究報告的結論是:

中國農業現代化綜合水準的落後差距是:落後英國一百五十年、美國一百零八年、韓國三十六年,比發展中國家巴西(金磚五國之一)還落後。

中國的農業勞動力生產率,只有發達國家的百分之二,僅及美國的百分之一

農業經濟遠遠落後於文明國家,與毛澤東反智、反科學傾向和勞民傷財的「左折騰」有關。
從五十年代照搬斯大林的農業集體化政策、人民公社和大躍進運動到文革,農業、農村、農民受害甚深。

九十年代的工業化、城鎮化好大喜功,導致四千萬農民失地、農村生態惡化。農田基本設施和科技投入極不足,農業生產經營甚落後。

二○○三年胡溫新政以來,官方改變前朝權要的政策失當,一方面為「遺留問題」善後,另方面則增加對三農的公共財政投入。

溫家寶透過國務院的行政平台,實施了對農民的財政補貼等惠農措施。但是,三農的「歷史欠賬」太多,前朝「遺留問題」太繁雜,地方官吏貪污勒索太猖獗,影響了農業現代化的進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