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3日 星期三

游不出鯉魚門的資本家

企業老闆,或曰資本家,總喜歡月旦打工仔階層的「質素」,經常把「勞動力質素」一詞掛口邊;老闆階層近年數落香港打工一族時,最愛批評80後年青一代的工作態度,及不上內地同代人。

要發展經濟,勞動力和資本缺一不可。當老闆經常抱怨香港勞動力質素的時候,香港的「資本家質素」其實又如何?尤其是擁有豐厚資本、仍然掌握香港經濟命脈的「80歲後」地產財閥,當離開香港市場,遇上外國對手,他們有本事取勝嗎?

內 地媒體過去一周有關李嘉誠的新聞報道,佔多數的不是他在 facebook的投資漲了多少,而是超人旗下的百佳超市,關閉了上海最後兩間分店,撤出滬市;配以李嘉誠「敗走上海」、「三度折戟上海灘」等醒目標題的 長篇文章,佔去報章顯著篇幅。百佳否認全面退出上海市場,將另覓地點開店,但沒有透露重開分店的時間表。

這段消息沒有得到香港媒體廣泛報道,只得 《蘋果日報》和《明報》兩份報章跟進,但在網絡討論區和臉書上引起香港網民討論。香港首富最為港人認識的生意品牌,敗走上海,不少網民視之為香港資本家缺 乏真正競爭力的明證。

百佳欠地產靠山 敗走上海

百佳約20年前就進軍上海市場,是第一個到上海插旗的外資超市集團,卻一直不敵內地地頭蟲和家樂福、沃爾瑪等歐美後來者,之前已曾兩度大幅縮減滬分店數 目,2008年後僅餘一間分店繼續營運。百佳一年前再次整裝搶灘上海,開設檔次更高的 TASTE,結果一年後就連同原本碩果僅存的一間百佳分店,在上周一併關門。

百佳是香港超市一哥,佔去本土半壁市場,曾把家樂福等過江龍迫至完全撤離香港市場。香港行業龍頭兼有 First Mover優勢,努力20年,百佳卻仍然在中國最富裕的城市無立足之地,技不如人,冇得抵賴。

百 佳難在上海立足,除市場定位(上海人更喜歡幫襯大賣場)和價格等因素外,我覺得最有意思的一個觀察來自《南方都市報》。百佳兩間分店都設於長和系物業內, 所以應該沒有續約、貴租的難題,但這種仿效香港依附集團地產項目的做法,卻令百佳分店的選址及不上對手;例如 TASTE所在的御翠豪庭及周邊樓盤,入住率只有20%,導致 TASTE的客流量有限。這也反映百佳在香港晉身市場領導者,有得助於長實(001)作為香港最大發展商之利。

財閥靠關係致富 難國際化

在云云香港財閥當中,李嘉誠已算是最有膽色開拓海外業務,生意遠比其他財閥多元化和國際化,也不乏做出成績的項目。本版《金融人語》欄曾統計香港主要財閥 的生意分佈,除了李嘉誠的長和系有較多海外生意(約三至四成),其他財團根本走不出香港,充其量把觸鬚伸向內地。大部份財團逾九成業都集中在中港兩地,核 心業務離不開地產,其他業務也多是依附於地產項目,通常是酒店、零售等生意,但除鄭裕彤的周大福(1929)外,甚少有出色表現,沒有哪一家能夠成為市場 領導者。

曾長駐香港的亞洲經濟專家和作者周博( Joe Studwell),數年前著有《亞洲教父:透視香港與東南亞的金權遊戲》一書,通過多年觀察和深入採訪,對於亞洲尤其是香港財閥的崛起及其局限,有一針見血的總結:

「財 閥們對出口少有興趣,每位教父的帝國核心都是壟斷經營權、特許牌照和政策造成的封閉市場所孕育的實質企業聯盟( de facto cartel)。他們擅長建立政商關係,獲取本土各行各業的特許經營權,及透過政府的產業扶持優惠政策套利(例如所謂高科技)。由食米蔬菜鮮肉進口、港 口、電力、交通、電訊、石油,至混凝土、海沙、石礦、賭業,形形式式的牌照、管制與壟斷經營權,及由此引伸不同行業的實質企業聯盟(例如建築、地產、超 市),使財閥們不需要研究技術,毋須面對國際競爭,不用建立國際品牌,就累積龐大財富。」

本港搞地產 靠平地致勝

依賴資本和關係,以及政府刻意扶持,財閥得以在多個行業享有寡頭壟斷優勢,累積巨額財富,他們儘管晉身世界富豪榜前列,但企業沒有國際品牌、沒有創新、沒 有技術,即是沒有國際競爭力。在周博眼中,香港財閥與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財閥沒有兩樣,不見得更優勝更國際化。

甚至地產商自己也承認問題所在。 一向率直的恒隆地產(101)主席陳啟宗,不時公開揶揄香港地產商,只懂在香港這種高地價畸形環境下做生意,除了捕捉低買高賣時機的智慧,就沒有其他增值 可言:「在香港地產發展商的字典裏,策略一詞永遠找不着。我們只懂得低買高賣,在適當時候買入土地就行。因為土地往往佔項目總成本的75%至85%。不論 你建什麼垃圾,只要地買得對,自然勝券在握。」

以地產財閥為代表的香港資本家,游不出鯉魚門。如可比較香港勞動力和資本家質素的排名,香港打工仔應遠高於老闆。

丘亦生
金融中心 fan page:http://www.facebook.com/hkfincentr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