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30日 星期三

港商界和中央政府過度合作的結果是與虎謀皮

九龍帝國:港商界和中央政府過度合作的結果是與虎謀皮

http://twitter.com/#!/chenglap

作者:chenglap


香港未來五年很簡單, 就是要完成香港自身的國族主義. 這點是無法迴避的, 這點是就算香港最近有排外, 我也認為這是無法避免的原因, 從被殖民主義演化為排外主義, 從排外主義演化成國族主義, 從國族主義演化成公民社會, 從公民社會演化為民主社會.

香港商界也許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 應該在之後的五年倒轉過來, 就是明白香港商界的利益, 到底是建立在哪裡, 和中央政府過度合作的結果, 是不是與虎謀皮.


http://twitter.com/#!/chenglap

作者:chenglap

香港需要的是兩種東西, 第一, 一個強大的右翼意識形態政黨, 包括其領導者. 第二, 願意為這個政黨的活動提供資金的源頭. 前者我認為是在網絡上的各位應該成就之事情, 後者的話, 很可能 CY 當選能夠使這件事變得可行吧.

我尊敬長毛, 不過香港需要的不僅是長毛, 而是長毛的宿敵. 一個右翼的, 狂熱的, 排外的, 事事以香港為中心, 願意為了香港人的利益, 果斷的右派英雄.

臺灣在各方面比較完整. 那是因為有很多臺灣的前輩們付出的結果, 而香港的中上層, 想的是移民.

我們羡慕歐美日的時候, 不如想想, 美國在打獨立戰爭的時候, 我們在做甚麼? 歐洲在法國大革命的時候, 我們在做甚麼? 日本在全共鬥的時候, 我們在做甚麼? 我們嘲笑別人的社會亂, 我們害怕亂, 結果就是看著在這些「亂」後浴火而生的強大只懂流口水.

泡菜國掟汽油彈時代,我們嘲笑他們當年的學生亂, 今天那些學生卻成就了韓國的諸種霸權, 他們表現的是鬥心, 而香港一味想移民, 得回的就是一群一旦受壓就會想逃的人.

別人的家不是一片沃土, 不是流著石油, 現代世界中那些先進的國家, 不見得不是源自弱小, 貧窮, 地處貧荒, 前殖民地. 想想大英帝國本來不就是西北歐一個人口有限, 邊緣的島? 為何我們不相信, 四兩可以撥千斤?

梁國雄的最大限制, 是他是左派, 他不可能背棄左派的基礎立場... 社會均富, 公義, 以及超地域的世界主義, 後者就是他挺雙非內地婦的原因. 梁國雄一旦背棄這點, 他就喪失了所有做人的立場. 所以梁國雄已做得很好了, 香港需要一個補足他不足的右翼領導者.

慢慢地會增加的, 我在十年前說的, 想的, 例如我相信這時代我們需要一個民國的遊戲, 例如我相信各地語言會盛起, 雖然當年很多人都說我想太多, 在社會上也是很特異的想法. 但今天這些都成為了大家熱談的話題, 所以, 未來會增加的.

使意識形態再堅實的, 推廣下去, 這樣香港只會變得更強大. 最怕的並不是甚麼事情發生, 而是香港人在近利和恐懼之下, 再一次軟化, 或者自暴自棄, 一味打算離開, 移民, 不管, 放棄掉自己應該做的事情.

5/30/2012 2:23 AM HKGOLDEN 發達啦


制約君權 議會功能

議會角色要尊重 議員身份請自重


因為香港是一個單純的經濟城市,香港人的政治思維是以經濟效益掛帥;因為炒賣是我們經濟活動的主要內容,所以這種效益又必須是眼前的、直接的、可計算的;又因為我們在英國人治下從未做過「孖士打」(語出王光亞),所以我們的着眼點總是枝節多於大局。

最近政府限制辭職立法會議員重選,反對派以「拉布」抗衡,這種效益之上的思維表露無遺。一般民眾對於議員辭職參加補選,以及透過冗長辯論拖延、癱瘓立法程序,普遍反應是無聊、浪費;而政府對此種輿情也「循循善誘」,每每強調因流會而浪費了多少公帑。

制約君權 議會功能

不過,歸根究底,議會的功能是什麼?議員的責任又是什麼?

議會政治源遠流長,不同地區實施時亦各有異同,筆者並非專家,自難妄斷。但根據對歷史並不科學遑論客觀的皮毛知識,史上著名議會對於行政機關,多數是「阻頭阻勢」

在 君主政體下,議會的設立主要是為了制約君權,而制約的主要手段在限制君主徵稅和隨意立法的權力。例如,十七世紀在位的英王查理一世非常討厭他的國會,長達 十一年都沒有召開會議,但最終為了支付對蘇格蘭的戰爭費用而被迫就範。同理,美國人在獨立前即主張,如果在倫敦的英國國會不給他們議席,就沒道理向殖民地 抽稅。

無論如何,議會的功能,不可能是為了盡快地、有效率地通過君主的法案,因為君主立憲的精神不是提升行政效率,而是防範專橫、濫權如果要效率的話,一言堂本來就最有效率;只是很有效率地去做一件錯事,結果往往是車毀人亡。

這個概念不能搞錯,否則中國人一百年前為什麼要搞諮議會呢?滿族皇室為什麼害怕立憲呢?

君主制度式微後,世襲君王由民意授權的行政首長架空甚或取代,後者產生方法不一,名稱各異,可以是總統、總理、首相等等,但是具備直接(如法國)或間接(如英國)的民意基礎是他們的共通點;可是,議會在這民主化的過程中並沒有因此而給廢掉。

少數權益 可受保護

這很有道理。第一,人民選出的首長如缺乏制衡監督,一樣會濫權,而且由於自恃有民意基礎,胡作非為的結果往往有過之而無不及。

第二,總統選舉是少數服從多數,如果經常出現百分之五十一對四十九的結果,或者有些人因為種族、宗教或階級等等原因而永遠是社會裏的少數派時,他們便很容易覺得被排斥。如何保障這些人的權益,對一個地區的長遠穩定、和諧和發展,很重要。

這些少數人是誰?可以是過去英格蘭的天主教徒、美國的黑人、目前香港的有錢人等等。中國人礙於大一統和對正統觀念的執着,數千年來都想不出一個不流血的方法,既能體現多數人意願,又能保護少數人權益;西方人經過很多不幸的試驗後,發現議會政治是其中一個方法。

第三,總統只能有一個,他的內閣成員再多,始終是他的下屬。如果是議員就不一樣了,大家平起平坐,而且能夠集思廣益。強勢總統可能變成魔君,議會政治卻很少會導致獨裁。更重要的是,人數多了以後,就能透過很多機制的設計、策略的運用,起到平衡的作用。

因 為議會運作雖是大多數表決,但由於政策議題眾多,便讓少數派可以在議題之間作出取捨,透過結盟和多數派討價還價,爭取生存空間,保護少數派的核心利益。有 時候,當兩個多數派之間勢均力敵而不能形成多數派政府時,少數派更能扮演關鍵少數的角色,左右大局。西方議會很多不願走民粹路線的政黨,像德國的自由民主 黨,便是靠此生存;目前英國聯合政府中的自由民主黨,亦是一例。

香港立會 難比歐美

因為這種討價還價,議會政治常常給人吵吵鬧鬧、低效無能的印象,甚至某些民主理論家也對此不以為然。但是我們在追求效率的同時,又怎能忽略這種表面的無效率,對保存多元社會的作用?多元化又是否我們的核心價值?

此 外,在表決某些重要議案時,可採用三分二的超級大多數表決機制,如此可以保障少數派的權益得到充分尊重,因為他們隨時能發揮否決性影響,這在香港《基本 法》中也能看到。美國憲法修正案,更須得到四分三的州議會或修憲會議四分三的超級大多數通過。在英國,代表貴族社會精英的上議院亦能透過行使否決權,變相 「拖延」下議院通過的草案成為法律,最多可長達一年,試問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拉布」?

論權力和功能,香港立法會本來就不能與英、美同業相 比;它既不能要求政府內閣向其負責,也沒有主動立法權。理論上,香港政府如果不是需要新撥款(如開設副司長)或新法律(如剝奪議員重選權利),可以像查理 一世那樣,不用理會它,只要虛與委蛇地回應一下質詢、定期申請年度預算即可。

不過,一個議會再無能,起碼有讓少數人代表發言的權利,讓明知(永遠)無法掌握政權的少數派,還有罵上兩句的自由。這對紓緩社會矛盾,有積極的潤滑作用。

香 港的自由黨,以及剛過去的選舉中的唐營工商界力量,在日後政制進一步民主化後,肯定會被邊緣化。如何繼續倡導他們相信的自由市場經濟(其實看他們近年的表 現,也真搞不懂他們是不是自由經濟的信徒!),以免香港的政治步入工商界恐懼的民粹主義,便是該黨要思考的問題。但從最近的「拉布」戰來看,他們很明顯還 不了解少數派賴以生存的方式。

多快好省 民粹思維

很多事情說不準。今天的立法會主席運用《議事規則》閹割議員的發言權,受罪的是別人;但若成為憲政慣例,人民力量的今天,會否便是自由黨的明天?即使不是兔死狐悲,又何須拍手稱慶,去之而後快?

在今次事件中,民粹思維的背後假設是,議會的責任便是「多、快、好、省」地協助和配合行政機關施政;這是錯誤的。至於不少中產人士乃至社會精英都這麼想,大概因為香港人習慣了商業模式的思維和辦事手法;可是政治不是工商管理,政治家跟企管人才也不一定是同類人。

作者為中文大學公共政策碩士課程兼任講師(個人網誌:http://dare-say.blogspot.com),曾任特區政府政務主任,現從事公共事務諮詢。


2012年5月29日 星期二

係英國統治時,為什麼沒有人出來要求民主?

Hi到上天花板



點解當年唔求民主
一黎:當年豐衣足食.你肯做就得.唔洗好似而家咁搵埋先夠食.
買樓係一件好難既事.
當中共一接手..你望下香港變成咩樣
一個抽水既好地方.
香港人就希望求民主.自己"羅"返屬於自己既野


人地上門, 本身以為惡意, 點知幫你裝修埋, 日日煮埋俾你食, 又唔當你係狗
你就做番自己野就咩都正正常常, 開開心心咁過日子
如果當權者令人民豐衣足食, 係世界有地位, 有咩理由趕佢走, 仲要話自己做得好過佢






陶傑:殖民時代不爭普選 2005-11-24

泛民主派爭普選,親中勢力和中方最「條氣唔順」的一點,就是「為何英國管治時不見你們香港人爭民主?」

  泛民主派中的司徒華,在英治時代前半生大力爭民主,而且與傳教士葉錫恩,並為反英反殖的政治人物。還有劉千石,工運始於殖民地時代,其時亦未見中方聲援。說泛民主派在英治時代沒有爭民主是與事實不符。

  其餘的泛民主派人士,在殖民地時代處於讀書進修階段,如大狀四十五條,在六七十年代,他們尚在發育,叫他們如何爭民主?反而那時的親中勢力,搞工會反資本主義最力,今日與商家往中南海的國宴廳一起擠,與有錢佬杯酒言歡,有的還淪為工賊。

  泛民主派在殖民地時代不止爭取過民主,還爭取過香港獨立,思想比甚麼普選激進,其組織備受殖民地政治部監察。說香港人九七前沒有爭過民主權利,是篡改歷史,謊言說一千次,好像就弄假成真,這是欺香港下一代人無知,與日本不承認南京大屠殺一樣,罪行相等。

  即使退一萬步,就算一九九七年之前,香港人爭普選,態度不如今日之積極,那又如何?這是一個感性的選擇——英國管治香港,深得港人信任,制度 公正,法治優越,尚有倫敦下議院監察,在保守黨當政時期,工黨議員不斷組團訪港,收集民意,回到英國,所發表的儘是針對殖民地政府的不友善言論。有此完善 的機制保障,香港人當然不必要普選。

  今天,「回歸」中國了,香港人反而要普選,不要問香港人為甚麼英國管治時不要普選,英國人走了,偏偏你來了,為甚麼就要普選?答案很簡單:自 一九四九年之後,身為宗主國,英國政府非常理性,從來沒有搞過「文化大革命」,沒有向地中海飄過浮屍,沒有輸出世界革命,沒有跟金日成和波爾布特稱兄道 弟,沒有向倫敦的遊行示威者用坦克車鎮壓,英國不必向誰保證「從此不走回頭路」、「改革開放一百年不動搖」,深得港人信任:這個國家很穩當,沒有患上革命 和暴力的情緒羊癇瘋。

  這就是香港人在「殖民」時代安於做順民的理由。不錯,香港人沒有倒過麥理浩,也沒有倒過尤德彭定康,偏偏倒董,香港人就是信任那一個,不信任 這一個,而信任和尊重,是要自己掙回來的。重溫毛澤東語錄:「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就不會呼天搶地,悲嘆香港人為何在殖民地時 代甘於做順民,做到今天,看見彭定康回歸,尚視同親人。這世界很不公平是不是?不,在不「公平」中,卻是百分百公正。




「統戰學者」研改核心價值 三大政策清洗港人意識

2012年5月29日

「統戰學者」研改核心價值 三大政策清洗港人意識

當候任特區政府最遲在2015年9月要全港中小學都得實行國民教育,北京要香港「人心回歸」之手,原來可能早於04年已經開始成形。

話 說廣州中山大學旗下一個研究香港問題的全國重點學術機構,當年提請進行《香港人價值觀念研究》,獲北京列為「重大項目」。而負責這份研究的學者更與北京統 戰部門關係密切。結果,研究報告重點建議,要在香港大搞青少年國民教育,可以考慮「三大政策」,包括特區當局要分批保送教師,返回內地強化「國情意識」, 甚至全港中小學校園也要常駐「愛國」青年領袖出任的「國民教育大使」。

際此六四前夕,香港彷彿又一陣山雨欲來……
一切都緣於 04年5月,鄭經翰、黃毓民等名嘴接連遭封咪。當時還是城市大學公共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如今卻勢成「候任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的張炳良,跟近300 名學者及專業人士,6月7日在報章刊登聯署的《香港核心價值宣言》,呼籲市民挺身捍衞香港自由人權等「核心價值」。

可當「核心價值」自此成 為香港政界人士流行用語之際,近在廣州的中山大學中,一個名為「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的研究機構,一位名為陳麗君的教授,就跟部分同事與內地學者,向 國家教育部社會科學研究與思想工作司,提出進行一項名為「港人價值觀念與民主觀念形成與發展研究」。05年,教育部決定將該研究列入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 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

須知道,中山大學作為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去年10月《倫敦時報》公布的世界大學排名榜中,也在內地芸芸學府中排全 國第六。至於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老紀再翻查該校網頁及其他資料,更是脫胎自全國首家綜合性港澳研究機構「港澳研究所」。2000年,該中心更成為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百所重點研究基地」,「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馬克思主義」卻惟恐是「官方意識形態」的代名詞),針對港澳問題進行重大研 究。其後10年,中心已經承擔研究項目達230項。

一眾持份者份量都甚重,可見內地當局早對港人的「價值」觀是何等重視。可是,老紀翻查主 責這次研究的陳麗君資料,最新的消息是,剛在上周三(23日),她才向中央統戰部部長杜青林等統戰官員「滙報相關研究成果」。2010年9月,她更以「港 澳及海外華人華僑統戰理論研究基地專家」的身份,成為「中國統一戰線理論研究會」理事。

事實上,陳麗君早在93年至06年間,正是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的黨支部書記。由此路進,她09年獲統戰部頒發「全國統戰理論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似是順理成章。然而,她當年得獎的研究報告卻是《加強香港中產階層與專業人士統戰工作研究》。

當陳麗君在學術界的上位歷程跟「統戰」二字脫不了關係,她對港人「價值」觀的研究,結論也就自然是「港人西方價值觀念濃厚,經濟價值觀念減退,國家觀念薄弱,對落實一國兩制及維持繁榮穩定不利」。

然而,或令堅持「核心價值」的港人更不寒而慄的是,陳麗君提出五大「政策建議」。暫且撇開「做好香港在廣東人士以及將移民香港人士的人心爭取工作」不說,另外三大建議都正正涉及國民教育。

針對特區政府表明,最遲2015至16學年全港中小學必須實行的國民教育,陳麗君在三大建議中提出的三大政策,不單要特區當局分批安排教師到內地強化國情教育,內地各師範大學亦可用優惠條件吸引香港學生入讀,然後「有目標地」讓他們進入香港官津學校教書。

民建聯籲設駐校大使

此外,陳麗君更同意香港青年協進會會長楊子熙(他現已晉身民建聯中委)的意見,須在全港中小學常駐「國民教育大使」,由他們這些青年團體領袖專門向學生灌輸國民教育。

老紀請教過時事評論員劉銳紹。他坦言,北京從來都是只採「合用」的學術研究報告,部分學者縱未必會揣摩上意,也會只用內地角度來研究香港問題。今次若非陳麗君有關的研究報告最近出版並在港有售(書名改為《香港人價值觀念研究》),也未必能讓更多港人體會箇中真象。

而老紀想多說一句的是,陳麗君去年12月中曾帶團來港調研考察香港青少年政策。同年,她新一項「香港政治發展跟蹤研究」已獲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立項。


農業經濟短腿 落後美國百年

2012年5月29日

農業經濟短腿 落後美國百年

在「中國崛起」的政治宣傳背後,農業的現代化程度卻很低,農業經濟仍是「短腿」,落後美國一百零八年。

這是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透露的「中外差距」,見於剛發布的〈中國現代化報告(二○一二)〉。報告稱:「農業現代化已經成為中國現代化的一塊短板。」
在官方的政治經濟術語中,「兩條腿」和「兩條腿有長短」是常見的詞彙。「短腿」或「短板」,泛指落後或發展不足。

所謂社會現代化,有小道網站稱是工業、農業、國防、科技的現代化,即四個現代化。事實是:四化已被三化替代:工業化、城市(鎮)化、農業現代化。
西方的社會現代化理論,以工業化、城市化為現代化的主要標誌。「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則以農業現代化與工業化、城市化並列,其因之一,是農業經濟仍是傳統的農業經營方式,以種植業為主,技術設備差和科技投入偏低。

中科院的報告稱,中國農業現代化的「起步」時間在一八八○年左右。
報告未提一八八○年的社會背景。一八八○年為清代晚期光緒六年(鴉片戰爭發生後四十年)。清朝廷命李鴻章等繼續推展洋務運動,建北洋海軍、大沽造船廠、中興煤礦公司等,農業生產力亦有發展。

在中科院的量化指標中,有三項比較數據:農業增加值佔GDP的比例,農業勞動力佔全部勞力的比例,農業生產率。中國的數據,遠比先進國家落後:農業增加值在GDP的比例低,農業勞動力佔全部勞力的比重高,農業生產率低。

中科院的量化比較,取於二○○八年數據。研究報告的結論是:

中國農業現代化綜合水準的落後差距是:落後英國一百五十年、美國一百零八年、韓國三十六年,比發展中國家巴西(金磚五國之一)還落後。

中國的農業勞動力生產率,只有發達國家的百分之二,僅及美國的百分之一

農業經濟遠遠落後於文明國家,與毛澤東反智、反科學傾向和勞民傷財的「左折騰」有關。
從五十年代照搬斯大林的農業集體化政策、人民公社和大躍進運動到文革,農業、農村、農民受害甚深。

九十年代的工業化、城鎮化好大喜功,導致四千萬農民失地、農村生態惡化。農田基本設施和科技投入極不足,農業生產經營甚落後。

二○○三年胡溫新政以來,官方改變前朝權要的政策失當,一方面為「遺留問題」善後,另方面則增加對三農的公共財政投入。

溫家寶透過國務院的行政平台,實施了對農民的財政補貼等惠農措施。但是,三農的「歷史欠賬」太多,前朝「遺留問題」太繁雜,地方官吏貪污勒索太猖獗,影響了農業現代化的進程。

2012年5月28日 星期一

一葉知秋, 「火燭鬼」作風

振英及梁營所為,真係令人幾搔頭。無厘頭同《蘋果》開火,指摘佢哋報道人事委任消息影響人心,又教道該報記者應如何提問。呢種同傳媒「開拖」,由部署到手 法都係業餘兼小學雞,互窒寸嘴又豈是特首所為。

振英「開拖」手法小學雞

特首同傳媒火併要揀啱議題,仲要有計劃部署執行,因為傳媒總是佔據上風。公眾認為即使傳媒報道有誤,但出發點係監督政府權貴,因此多認為情有可原。相反權 貴應受傳媒監督,不能夠動輒向傳媒指指點點。選舉期間振英無厘頭同《星島》開火,結果搞到自己灰頭土面。今次又再犯同樣錯誤,顯示出佢根本無從《星島》事 件吸取過任何教訓。

凸顯管治作風「火燭鬼」

事後羅范急急劃清界線,表示自己並非拍板發出該新聞稿之人,傳媒認為她將責任推給公務員的新聞官,這只是大家想當然。一個新聞處 IO絕無可能草擬一份如此有性格的新聞稿,授意之人應是梁振英,由他親自下命令,要求新聞官按他意思草擬及發出,羅范或未過目可能是實情,而執筆之人只是 按本子辦事,承擔責任者就只有梁振英。

再加上《星島》前科,振英主催攻擊《蘋果》有九成可能。如果佢係有計劃,應會一步一步升溫,將矛盾擴大,但 睇落又唔多似,似個人唔順超發爛渣多啲。但呢場仗並不會就此罷休,媒體一定食住上,伺機再狠狠打多一棍,五司十四局及文化局長人選爭議會係大好機會。而 7.1未到已劍拔弩張,準備開打,阿爺見住,對振英有何好處?

今次事件再一次畀人睇到,振英管治作風係「火燭鬼」性格,加上羅范、林鄭等廖化型悍將,要勒都勒唔住,只會火上加油撥行佢。一葉知秋,未來五年香港將為此折騰不已。

添馬男

探針:娶港女,學中文,「非死不可」

facebook(臉書)創始人朱克伯格,是繼微軟蓋茨之後另一個從哈佛輟學而成就大事業的神奇小子。他近日結束鑽石王老五生涯,迎娶港女二代 Priscilla陳。朱克伯格堅信 facebook終有一日挺進中國大陸,於是發奮學中文,可惜只會粵語的太太幫不上,他惟有堅持和華人員工每日練漢語一小時。

朱克伯格學中文當可 水滴石穿,而大陸鐵幕卻巋然不動,網民取 facebook諧音,稱為「非死不可」!網民更調侃:敘利亞( Syria)、伊朗( Iran)、中國( China)、朝鮮( Korea, North)加起來是「有病四國( SICK)」。若說薄谷開來鴆殺洋人是「嚴重損害國家形象」,只須看看中共和哪些政權為伍,就知道是誰把國家形象全毀了。

天朝攬鏡自賞,也自知醜 陋,卻認定是被妖魔化,痛感沒有話語權在手,於是要搞「大外宣」計劃,斥資四百五十億人民幣, CCTV華盛頓站都設到白宮斜對面了,卻在話語權上顆粒無收。遠的不說,天朝喉舌對薄王案不敢置一詞;對陳光誠案也形同啞巴,唯一做了件有點動靜的事,是 驅逐半島電視台華裔女記者陳嘉韻( Melissa Chan)。

半島電視台的初衷和天朝「大外宣」庶幾近之,都是痛感阿拉伯世界沒有話語權,西 方主流傳媒的老闆大多是猶太人,於是卡塔爾有一群精英人士立志創辦「中東 CNN」,得到這個石油富國的親王斥資支持,數額未足一點五億美元,遠不及天朝「大外宣」專款,但很快半島電視台就風生水起。它靠的是向西方主流傳媒高薪 挖角阿拉伯語及英語人才,並承諾信守新聞自由和編輯自主原則。開頭美國政府也不喜歡這個電視台,尤其是美國尚在九一一悲情之中,半島電視台獨家播出拉登的 聲明及錄像,但這就是新聞自由。

半島電視台既播出美國政府不愛聽的新聞,也給阿拉伯國家揭短,它曾被科威特政府威脅關閉,電視台記者也曾在茉莉花 革命中被埃及穆巴拉克政府逮捕和驅逐。這反為半島電視台增添了聲望和信用,未幾即躍升為僅次於 CNN、 BBC的國際英文電視新聞台。這次該台女記者被北京驅逐,新聞史上又添一筆。連美國國務院都出頭為半島電視台說話,足見人家真爭到了尊重和舉足輕重的話語 權了。

反觀天朝的「大外宣」,也一樣高薪聘請西方專業人士, CCTV立足美國,既向主流傳媒挖華語及英語人才, CCTV二十四小時英文頻道在美國通行無阻,覆蓋面比半島電視台大得多。然而,甚麼精英人才掉進那口糞缸,都一樣「非死不可」。天朝連忽悠自家的「愛國 奴」都越來越困難,遑論在國際上爭取話語權。

梁振英當初要狙擊商台續牌,發律師信恐嚇《星島日報》,通過政府新聞處向《蘋果日報》施壓。黨文化終歸是新聞自由的天敵,這是無法改變的。

孔捷生

審批阻新人

資深教育記者來電講教科書,佢話每年暑假都係報導消委會指責教科書價格、教育局批評書商壟斷,已經有十幾年,甚感厭倦。講得耐,寫得多,佢發覺書商數目日 漸減少,舊人愈來愈少,不見新人入行,於是知道呢行唔係咁易食茶飯,起碼組織團隊寫書,送往教育局審批呢樣嘢,已經令不少人卻步,因為計唔掂數,萬一唔 批,便血本無歸,風險極大。如此審批制度,當然有利舊人,有利背景雄厚、資本充足嘅書商,愈舊愈大愈着數。資深記者經多年採訪而了解嘅道理,大富翁施永青 一早就識,所以佢從來唔大力反對政府加強監管地產代理政策,佢嘅金句就係:「監管愈多,中原愈壯大。」唔信?以前代理多到數唔晒,大廈看更都可以叫熟人睇 樓,自從有咗地產代理考試及發牌制度,地產代理監管局監控代理,可隨時檢控違規代理之後,代理公司逐漸為兩大集團控制,就係中原利嘉閣與美聯香港置業,連 到中原創辦人王文彥自己出去搞長安地產、怡居地產,都冇乜氣勢,叫做有幾間舖而已。

監管愈多,市場參與者愈少,此乃不易道理,不過官僚稱之為市場 扭曲,市場壟斷,殊不知官僚自己就係市場壟斷之源,官員隻手負責扭曲市場,其中道理好簡單啫,監管規矩愈來愈多,大大推高交易費用,中小企難以應付,賺唔 到錢,咪索性離場,俾大企業玩晒囉,好似地產代理業咁,剩番中原美聯兩大集團,試問競爭法於佢地有何傷害?

教育局干預書價多年不果,又話引入電子 書,首先撥款五千萬元引誘 NGO開發電子書,但以配對方式進行, NGO要有四百萬先至可以向政府申請四百萬,合共八百萬元用嚟開發電子書,他日賣電子書要以限定價格發售,賺錢毫無把握,如果你係 NGO董事,你制唔制?據左丁山所知,一間機構嘅管理人員已拒絕邀請。「電子學習聯盟」呢個專業團體發現,逾七成五學校無 WiFi上網,只得17%學生一人一電腦,55%學校電腦已安裝超過五年, out晒咯,點搞電子書教學呀?點解教育局唔撥款改善學校電腦設施?唉,已經要撥五億三千萬去搞國民教育,孫公搵到五千萬搞電子書,已算政府俾面佢老人家 㗎嘞! 

2012年5月26日 星期六

陳雲:香港民主派對民主中國係葉公好龍,好似性幻想咁


發達啦  26/5/2012 3:0 hkgolden

Q:陳雲教授你特別講到一樣嘢,大家聽落身邊原來唔少民主派嘅支持者好似好戇居,唔少人去六四,民主派嘅人一定嗌口號:「我地要建設民主中國!只要中國有 民主,香港就有運行喇!」因為中國已經民主咗。你講到大家根本上推動哩個目標,全部做曬戇居傻仔,同自己香港人利益相違背。

陳雲:係架!中國民主咗,你係一個質素好高嘅民主先至有運行架啫;質素差嘅民主,一係問你攞錢,一係議會D政策經常變來變去。香港成為左民主中國 一份子嘅時候,唔可能再保存住特區嘅特權,因為民主左之後,大家都係平等,都係同一個省市,同一個國民身分,要負好多責任。到時香港700萬人係一個好細 嘅數目,同埋香港係南方,南方一向俾北方政治欺壓,所以到時香港係唔掂架!


Q:「香港城邦自治運動總綱」提到:

「一旦中共轉型為民主政黨或中國因為中共倒台而急速民主化,香港的一國兩制的國中之國的那種類似政治特權的安排,不一定會被民主中國政府接納,或 者起碼會重新用民主中國的格局來考量和安排。以香港有限的地方議席力量,並不一定能遊說議會保護香港的一國兩制,民主中國政府絕對可以通過議會的民主程 序,取消香港的一國兩制,要求香港開放邊界、向中央繳稅、支付軍費和負擔議會通過的特殊稅捐,並取消香港的國際身份。這將影響甚至危害到香港人的生命財產 和文化生活。」

民主中國政府,陳雲教授講到好得人驚喎!


陳雲:一個民主政治嘅內涵,其實係睇國民嘅質素,同埋政客嘅質素。我睇唔到大陸哩一批嘅領導人,或者搞社運嘅人,有哩個質素。中國搞社運嘅人係有 限,所以主要睇個批領導人、官二代、富二代,第一,佢地有咁嘅質素;第二,佢地嘅選民有咁嘅質素。但係佢地嘅選民,你見到係哩D中國選民就係覺得香港歷來 攞左大陸好多着數,覺得香港嘅繁榮係大陸俾好多錢、好多支援、好多捐獻、送生意俾香港,香港先有今日。第時民主左,梗係攞番你香港D利益番來,老奉都要攞 番,香港要還添呀!


Q:陳雲教授覺唔覺得香港嘅人,包括泛民嘅人,buy唔buy你哩種中國有民主係對香港自己人不利嘅睇法呢?

陳雲:我估佢地睇完會諗下。不過佢地對民主中國好似葉公好龍,未見過條龍,以為條龍好乖,條龍一出來一啖就食咗佢地。因為佢地以為民主中國唔會出現,咁佢地咪噏極都噏,好似性幻想咁。但一旦性幻想嘅女人出來,就榨乾你。


Q:唔會有人話陳雲教授你講得太誇張係咪被害妄想症?

陳雲:你見過民主中國嘅例子架喇:孫中山時期、袁世凱時期、台灣晌李登輝之前嘅時期,都係民主嘅中國,你見過個情況係乜嘢樣架喇──佢係點樣對付 果D原住民,點樣對付以前果D受過日本殖民統治嘅人,你會睇到架,唔准你講廣東話,佢可以通過議案:「普通話係全國嘅語言,簡體字係全國嘅語言,點解香港 要保留哩D嘢。」以前香港人係好彩,港英幫香港keep住正體字和廣東話。同一個道理,同蔣介石迫害D原住民一樣,迫害以前親日果D人一樣。


Q:「中國有民主,香港冇運行。」陳雲教授你有冇信心多人buy你哩句呢?

陳雲:醒目嘅會buy。香港人一向以為民主係好嘢,但你係有質素嘅民主先係好嘢,你唔係好似菲律賓、巴西果挺、甚至好似意大利果挺劣質民主。你係 要有負責任嘅政府,高質素嘅選民,政黨之間係服膺人權,同埋最重要嘅係──憲法締造嘅時期,各個邊區嘅民族和特殊地區嘅人有權去締造憲法去保護自己嘅利 益。如果一旦係締造憲法嘅過程入面,西藏、新疆、或者係一D少數民族、香港、澳門哩D特區,晌締造憲法嘅過程中蝕底、或者完全係被動,因為人數唔夠、軍力 唔夠冇軍事力量嘅時候,俾人立一個好差嘅憲法,香港就大鑊。你冇一個自治嘅交涉力嘅時候,你係冇辦法締造到一個保護到香港利益嘅憲法出來。其實係好明顯 架,你憑乜嘢立一個憲法來保護香港,你得果700萬人,軍隊又冇,睇中國歷史就知。

(Q:到時香港就要開放邊界,向中央繳稅……香港人生命財產,文化生活都會受影響)

中共的變局,不出四種,香港的自治局面也要因之而調整:
  
1.中華民國化: 共產中國已經意識形態破產,大陸階段的中華民國形象曖昧,可塑性強,但畢竟有憲政民主的期許,中共採取民國的訓政政策,取得台灣許可,取回中國民國國號,脫共化而維持平穩局面,台灣政體獨立與大陸結成邦聯,此所謂大政奉還中華民國。
  
2.軍國主義化:中共加強壓制民意及灌輸愛國主義,用對外擴張來化解內部憤怨。除非中華民國化取得成效,國族意識熾熱,否則中共國人欠缺愛國精神,難以做到軍國主義,但可以做到滑稽版的,也夠釀成災難的了。
  
3.拉丁美洲化:各地政府坐大,貪污腐化,政府與幫會勾結為惡,財閥外逃,中央政府的政令不出京門。通脹失控,民不聊生,槍火四散,流寇遍地。
  
4.分裂割據化:中央潰散,共黨敗亡,官員夾帶私逃,中國邊區分裂獨立,各區軍閥蜂起,勾結外國勢力,據地稱霸。中國再度進入南北朝,滿洲崩潰之 後的割據狀態過早完結,可以再來補償一次。當然,分裂割據之後,各地可以用自治的權力形成結盟的本地力量基礎,完成真正的聯邦立憲。
  
當中,一和二可以連貫進行,三和四可以是發展階段之別,最終回到一,民主中國是走不掉的現代國族建立過程。以大陸的頹唐之勢,最有可能的是陷入拉 美化。不論何種變局,不論在民主議會內爭權、在亂局中自保,香港自治是香港城邦的生命基礎,但要達到自治,香港人要有足夠心理準備,不能總是抱持民主回歸 論,即使中國大亂、四分五裂,某些香港人還要效忠中國,只圖報國,不求自保。

加加加

房屋署建議公屋加租一成,影響逾55萬公屋住戶,加租後租金超越97租金水平。
的士申請加價,市區的士起錶價加兩蚊至二十二蚊,加幅一成。

新學年私立小學、國際學校申請加價6%至10%,著名學校拔萃女小學加學費135%至五萬一千元,啟思小學加7.3%至八萬九百元,聖若瑟小學加6.1%至二萬八千元,康樂園國際學校加7.8%至九萬五千元。

學校巴士於新學年加價五成,保母車車費加三成。

新學年教科書書價加幾多?平均加幅係4%,羅祥國博士文章(五月二十二日信報)話增幅低於2011年通脹率5.1%:如果你係特首,政策局局長,睇到上面幾項加價,你會關注邊一項?如果你係立法會議員,九月參加競選,為咗爭取民望,你會關注邊一項?

官 僚政客辦事,原來唔係根據數據分析嘅,政策局之中,教育局就不問情由,同書商打硬仗,指責書商加價謀取暴利,扭曲市場,壟斷……而同一時候,學費加價多好 多噃,教育局有乜反應呀?家長會代表之流有乜反應呀?到目前為止,未見到,大概係名校大有你負擔唔到就唔好入嚟讀書之威風,而書商就好蝦到極。

家長會代表 對校巴加價五成,有冇向運輸局嘈?運輸局有冇指責營運商扭曲市場,搞壟斷?冇呀!的士申請加價一成,運輸局有冇話的士商壟斷呀?冇呀!不過公屋素來係選舉 直選票倉,民建聯、工聯會、泛民議員一定飛撲出嚟大吵大鬧,逼房署唔好加租咁多,令甚麼既定嘅「可加可減機制」情同虛設。消委會唔敢碰公屋房租,明知的士 商,校巴商硬橋硬馬唔會睬佢,學校增加學費更加理唔到,點算好呢?咪年年搵班叫做有文化嘅文人書商嚟「為民出氣」勞師動眾咁指責書價增加4%囉。講呢啲嘢 都覺得荒謬,唔怪得中大金融學教授王澤基在城市論壇公開批評:「講書價係一個無聊議題」, Much Ado About Nothing,下任教育局局長請注意及之。


左丁山
mcwriter@appledaily.com

《蘋果》影響了梁振英的人心

梁振英正積極組班,但顯然並不順利。本地傳媒,用自己的渠道和消息,發掘新政府重要職位的人事任命安排,再經過可靠的方法核實,報道出來,確保受眾知的權利。這是自由傳媒正常運作的一部份,根本沒有任何值得絲毫大驚小怪的地方。
日前,候任特首辦突然發表措詞強硬的聲明,點名指摘《蘋果日報》報道「『陳啟宗獲推薦掌管港大』,全無事實根據」,並指「一周內三次刊載內容不實的人事任命報道,影響人心,本辦深表遺憾。」

梁 振英當選後的組班報道,誇張點說,多如天上繁星。犖犖大者,包括有林瑞麟擔任政務司長,後來林鄭月娥呼之欲出,又傳他會降級留任副政務司長,結果全都錯 了,林瑞麟任滿會到英國讀神學。又有報道說林煥光會出任林鄭副手,當事人再三拒絕,聽說梁振英仍在努力中。最新行情,是張建宗答應出任副司長。其他如立法 會議員陳茂波出任副財政司長,高永文出掌食衞局,許曉暉擔任文化局長,最近又有墮馬危機……等等等等。

傳媒連篇累贅報道,即使是林瑞麟的去留,也不能說報錯了,因為不同時期不同消息都可能是可靠的。候任特首與他的幕僚,對這些「揣測性」的報道,連屁都沒有放一個,既不承認也不否認。較早前,記得梁振英對這些報道的回應,只輕輕一句,有對的,但也有報錯。
為 何候任特首辦獨厚愛《蘋果》,對「陳啟宗的獲推薦掌港大」的報道,值得有如此強烈的反應,非要用「影響人心」不能洩他們對《蘋果》這則報道的心頭之恨?唯 一的解釋,報道是千真萬確的,但仍在不同力量之間醞釀,時機尚未成熟,現階段正處於最敏感的時刻,報道出來,肯定會「見光死」,破壞了作為梁振英的第一金 主,論功行賞,賜他執掌香江最高學府的大計。

作為香港人,我真不明白,《蘋果》的報道如何「影響人心」?又影響了誰的人心?後來,候任特首辦主管羅范淑芬終於回答了我的疑問,她說:「我諗係咪因為睇到個《蘋果日報》,係好明顯指摘緊阿梁(振英)先生」,所以要出稿澄清。明白了,影響的,原來是梁振英的人心。

恕 我孤陋寡聞,在傳媒界三十年,絕少聽到政府官員公開指摘傳媒的報道「影響人心」,私下破口大罵當然很多。如果報道觸到了權貴的痛處,最多是發表聲明否認, 再表示極度遺憾,僅此而已。當然也有例外,六七年暴動,港英曾用非常手段查封左報,因為極左勢力已擺明車馬動搖殖民政府的管治權。在台灣兩蔣統治的年代, 層峯發話,表示某報道或某知識分子的文章書籍影響民心士氣,甚或蠱惑人心,就相等於下了命令,要禁制、約談、調查、捉拿,然後判刑了。請問,香港已經回到 殖民統治,又或兩蔣的獨裁威權時代了嗎?

吳志森

2012年5月23日 星期三

「國民教育」是「崩口碗」?

2012年5月23日


北京1997年接回的香港,大致是一個已給英國殖民統治炮製成十分「祥和」的順民社會,容或有少數「刁民」和遊行示威,對北京並無威脅。
雖然如此,如果北京仍把港人擁有和珍惜的自由、司法獨立、人權和民主等普世價值,視為不利於大陸的「維穩」政策,從而不遵守對港人的「不變」承諾的話,「河水」自然不斷來犯香港這口小井了。


這次來襲的河水是要香港的中小學由今年9月起,強行實施以「德育」包裝的「國民教育」。顯而易見,其「教育」目標恐怕不在於提升學生的倫理道德,而是透過歌功頌德式的宣傳,要使香港的中小學生在政治,歷史和國民身份上,認同「中華人民共和國」。
香港是個典型自由經濟體系的法治社會,究竟北京有何需要和迫切,硬要活在一個自由和資訊開放社會的香港學子,在課堂上認同一黨專政、不講人權、上下貪腐,社會道德墮落的宗主國?

目前有一個似是而非的說法是,普世各國皆可實行「國民教育」,何獨香港不能?這正是問題的核心。先進的民主國家有其珍貴的文化傳統,有才德兼備的開國先賢,民主、人權和法治落實在政府的運作之中,每一件都擺得上枱。

可 是在「一國兩制」中,強要身在開明社會的香港學生,認同專制的大陸,難度已甚高。何況,在國家認同的思維上,也困擾甚多。例如由孫中山和毛澤東先後建立、 在今天並存的兩個中國,該認同哪一個?五星旗這個政治符號,它的造型和色彩可有表現出中國人的美學和適合中國的國情?在文化認同上,認同儒家的「天下為 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還是認同馬、列、毛的共產主義?

強教師所難

香港絕大部分人口是四五十年代由大陸逃 避共產黨的內地人及其後代組成,有其難以改變的反共意識。大家試想,要求大多數意識傾向反共的教師,向學生講授這種「國民教育」,其實效有多大?除非即時 開設特殊師訓班,對香港的校長、教師進行中共式的洗腦,再教授毛式的辯證法,否則如何回應香港學生的尖銳問題?

我最近在網上看到有高中學生問:中共依據什麼法律和司法程序,拘押劉曉波和陳光誠?為什麼中共「處理」薄熙來時,像黑幫一樣採取「家法」而不是司法?如果不是人治的話,中國的法制在哪裏?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條,指明這個國家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制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組織或個人破壞社會主義制度」。第二條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
學 生如果問,這部憲法是誰訂的?有何民意基礎?國家何以只限由工人階級領導?「民主」和「專政」並存,是否自相矛盾?既然說「一切權力屬於人民」,如果這部 憲法並無真正的民意基礎,共產黨執政黨國不分,其合法性在哪裏?2012年大陸「維穩」的預算是7018億元人民幣,比6703億的國防開支還要多,北京 的「專政」為何須靠那麼昂貴的「維穩」費維持?

要教師回答這些問題,那是強人所難。不要說那些專責此事、其政治神經早被港英切斷的前朝AO啞口,就算請既紅又專的「西環」諸公來講,就能夠說得個圓通嗎?以為炫耀一下大陸今天的經濟和軍事實力,就會人心歸附,那就像江先生所說的,太naive了。

至於真正的德育和倫理觀念,大陸在文革以後就已蕩然無存。她既不談儒家的仁義、基督教的愛與公義,或佛教的慈悲濟眾,如今還以搞「穿越劇」的方式吹擂「雷鋒精神」,今時今日,能不叫海內外中國人笑掉大牙?

如果不從正面灌輸倫理道德觀念,那就學今天西方國家的公立學校,只宣講「權利」和「義務」吧。從「權利」的享有,以及「義務」的承擔,人的行為最後以法律為邊界這套消極性的德育,可行嗎?還是不可行的。因為一講「權利」,必然要講人權,試問大陸的人權和法治從何講起?


民族劣質永遠輪迴

今天我們在各地還偶然見到優秀和有教養的內地年輕人,大多得益自良好的家庭教育,而非由黨國或學校所陶冶。我們對大陸的教育前景,也就是中華民族的前景和以後世代的國民品質,深以為憂。如此一黨專政,要辦好教育,乃屬奢談;不辦好教育,民族劣質,將永遠輪迴下去。

不 知是誰的餿主意,硬要在香港推行「國民教育」,其愚昧程度,就像「崩口人」偏要拿着一隻難看的「崩口碗」,在人前賞玩對照。自暴其短,是為政者的大忌,如 此必令整個香港學界和香港人沒完沒了地爭論這些北京最忌諱的議題,更難保不對內地產生「漣漪效應」,相當不利於「維穩」啊。這種無事招非的不智,沒有比毛 主席所說的「搬石頭砸自己的腳」形容得更貼切了。

如果特區政府明智和負責任的話,應立即協調中方,停止這項將令京港尷尬和雙輸的措施,至今為時未晚。


作者為資深傳媒人,曾任香港中國神學研究院出版主任。

游不出鯉魚門的資本家

企業老闆,或曰資本家,總喜歡月旦打工仔階層的「質素」,經常把「勞動力質素」一詞掛口邊;老闆階層近年數落香港打工一族時,最愛批評80後年青一代的工作態度,及不上內地同代人。

要發展經濟,勞動力和資本缺一不可。當老闆經常抱怨香港勞動力質素的時候,香港的「資本家質素」其實又如何?尤其是擁有豐厚資本、仍然掌握香港經濟命脈的「80歲後」地產財閥,當離開香港市場,遇上外國對手,他們有本事取勝嗎?

內 地媒體過去一周有關李嘉誠的新聞報道,佔多數的不是他在 facebook的投資漲了多少,而是超人旗下的百佳超市,關閉了上海最後兩間分店,撤出滬市;配以李嘉誠「敗走上海」、「三度折戟上海灘」等醒目標題的 長篇文章,佔去報章顯著篇幅。百佳否認全面退出上海市場,將另覓地點開店,但沒有透露重開分店的時間表。

這段消息沒有得到香港媒體廣泛報道,只得 《蘋果日報》和《明報》兩份報章跟進,但在網絡討論區和臉書上引起香港網民討論。香港首富最為港人認識的生意品牌,敗走上海,不少網民視之為香港資本家缺 乏真正競爭力的明證。

百佳欠地產靠山 敗走上海

百佳約20年前就進軍上海市場,是第一個到上海插旗的外資超市集團,卻一直不敵內地地頭蟲和家樂福、沃爾瑪等歐美後來者,之前已曾兩度大幅縮減滬分店數 目,2008年後僅餘一間分店繼續營運。百佳一年前再次整裝搶灘上海,開設檔次更高的 TASTE,結果一年後就連同原本碩果僅存的一間百佳分店,在上周一併關門。

百佳是香港超市一哥,佔去本土半壁市場,曾把家樂福等過江龍迫至完全撤離香港市場。香港行業龍頭兼有 First Mover優勢,努力20年,百佳卻仍然在中國最富裕的城市無立足之地,技不如人,冇得抵賴。

百 佳難在上海立足,除市場定位(上海人更喜歡幫襯大賣場)和價格等因素外,我覺得最有意思的一個觀察來自《南方都市報》。百佳兩間分店都設於長和系物業內, 所以應該沒有續約、貴租的難題,但這種仿效香港依附集團地產項目的做法,卻令百佳分店的選址及不上對手;例如 TASTE所在的御翠豪庭及周邊樓盤,入住率只有20%,導致 TASTE的客流量有限。這也反映百佳在香港晉身市場領導者,有得助於長實(001)作為香港最大發展商之利。

財閥靠關係致富 難國際化

在云云香港財閥當中,李嘉誠已算是最有膽色開拓海外業務,生意遠比其他財閥多元化和國際化,也不乏做出成績的項目。本版《金融人語》欄曾統計香港主要財閥 的生意分佈,除了李嘉誠的長和系有較多海外生意(約三至四成),其他財團根本走不出香港,充其量把觸鬚伸向內地。大部份財團逾九成業都集中在中港兩地,核 心業務離不開地產,其他業務也多是依附於地產項目,通常是酒店、零售等生意,但除鄭裕彤的周大福(1929)外,甚少有出色表現,沒有哪一家能夠成為市場 領導者。

曾長駐香港的亞洲經濟專家和作者周博( Joe Studwell),數年前著有《亞洲教父:透視香港與東南亞的金權遊戲》一書,通過多年觀察和深入採訪,對於亞洲尤其是香港財閥的崛起及其局限,有一針見血的總結:

「財 閥們對出口少有興趣,每位教父的帝國核心都是壟斷經營權、特許牌照和政策造成的封閉市場所孕育的實質企業聯盟( de facto cartel)。他們擅長建立政商關係,獲取本土各行各業的特許經營權,及透過政府的產業扶持優惠政策套利(例如所謂高科技)。由食米蔬菜鮮肉進口、港 口、電力、交通、電訊、石油,至混凝土、海沙、石礦、賭業,形形式式的牌照、管制與壟斷經營權,及由此引伸不同行業的實質企業聯盟(例如建築、地產、超 市),使財閥們不需要研究技術,毋須面對國際競爭,不用建立國際品牌,就累積龐大財富。」

本港搞地產 靠平地致勝

依賴資本和關係,以及政府刻意扶持,財閥得以在多個行業享有寡頭壟斷優勢,累積巨額財富,他們儘管晉身世界富豪榜前列,但企業沒有國際品牌、沒有創新、沒 有技術,即是沒有國際競爭力。在周博眼中,香港財閥與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財閥沒有兩樣,不見得更優勝更國際化。

甚至地產商自己也承認問題所在。 一向率直的恒隆地產(101)主席陳啟宗,不時公開揶揄香港地產商,只懂在香港這種高地價畸形環境下做生意,除了捕捉低買高賣時機的智慧,就沒有其他增值 可言:「在香港地產發展商的字典裏,策略一詞永遠找不着。我們只懂得低買高賣,在適當時候買入土地就行。因為土地往往佔項目總成本的75%至85%。不論 你建什麼垃圾,只要地買得對,自然勝券在握。」

以地產財閥為代表的香港資本家,游不出鯉魚門。如可比較香港勞動力和資本家質素的排名,香港打工仔應遠高於老闆。

丘亦生
金融中心 fan page:http://www.facebook.com/hkfincentre

2012年5月22日 星期二

林行止 潮汕失真頑童失樂

2012年5月22日

潮汕失真頑童失樂 學有不專師出「編」門

筆者最近接受啟思出版社錢景亮的書面訪問,供該社內部刊物之用;這裏把此訪談分三天刊出。

問一 根據「維基百科」資料,林先生五十年代末才來港,童年在潮州度過,期間曾流落街頭,拾荒為生,又住進街童自搭的竹棚,這種種經歷對您日後治學、寫作、處世有何影響?

答一 一九五八年從汕頭繞道澳門偷渡來港,之前一直住在汕頭,在那兒唸小學和初中。
解 放前夕我十歲八歲,父親往香港工作(他在香港受教育),母親和四名子女住在汕頭郊區:解放不到兩年,母親無端被捕,罪名是「特務」,既未經起訴和審判,一 年多後「無罪釋放」,可是我們已家破人「亡」。母親無辜陷獄期間,親友視我們四個小孩(筆者居長,最小的弟弟只有三四歲)為負累,別說施加援手,上門「求 援」亦遭白眼,甚至吃閉門羹。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下,不與「特務」家屬來往是「政治正確」;這點「世故」人人心中有數,我們後來與這些「見死不救」的親友仍 有密切往來。

我與弟弟一度以拾荒(從垃圾堆中撿獲一枝廢棄的塑膠牙刷如中六合彩)賣爛銅爛鐵為生,後為不敢和我們接觸的叔父的泛泛之交——一位屠狗宰貓沿街叫賣貓狗肉的小販收留(記得我們叫他「善叔」,開放改革後再與他取得聯繫),兩個妹妹則在雙親的老同學家中當「妹仔」……。

一 年多的流離失所,是一生揮之不去的陰影,至今偶然途經垃圾站聞到的那股氣味,還有說不出的感喟;不過,期間的苦頭令我深切體會法治薄弱、官員胡作非為、社 會失序,老百姓生活便如陷水火、苦不堪言……。母親入獄期間,我們家裏的東西全部被盜被竊被搶,四個小孩是身無長物地被當權幹部掃地出門。可是,母親獲 釋,政府並未作過一分一毫的賠償或資助,派出所三四年後批准母親攜弟妹來港會親,也許便是「官」恩大赦的「補償」,我大概為「人質」,須留在鄉間。

徬 徨之後,其實也有「得着」,就是領略過苦中作樂的滋味(拾荒時住木板牆竹葉屋頂的寮屋,真正是雨打日曬,尚記得當年在垃圾收集區討生活的小孩自編的「童 謠」有這兩句歌詞:「日出雞卵影,落雨擺砵仔」,形容晴天陽光透過疏落的屋頂,投於泥地的影子如雞蛋大小,而雨天雨水入屋必須以小承器接雨水的景況),明 白到像鐘擺迴盪的另一頭,樂極亦可生悲,於是不去追求大起大落的刺激,這種尋常是福的取態,間接影響到我的學習與工作態度;因為尋常,所以不嫌刻板、不避 重複、不怕沉悶,做起事來便較為堅毅和專注。
仗義每多屠狗輩,生命中的當年恩人剛巧是宰狗屠貓的。涉獵經濟學,認識機會成本這回事後,添了 凡事都得考慮機會成本的高低。當年母親涉嫌當特務的案子,親友怕遭連累,避之惟恐不及,那不是不安好心,而是為勢所逼;屠狗輩沒有家小財產,機會成本較 低,伸出援手,不是那麼冒險,而這正好反證擁有愈多的人,愈要有推己及人的素養,才不致為富不仁。簡言之,本性善惡與機會成本高低要一併考慮,如此才較易 於察人觀事。

問二 請林先生說說來港前在大陸所受的教育:讀過哪些科目?可有難忘的恩師?當年的讀書風氣又是如何?

答二 在 汕頭唸小學(廣州旅汕小學〔廣旅〕)和中學(華僑中學),品學俱劣,後來想起,最對不起的是望子成才的母親(出獄後要當車衣工人已夠辛苦還經常被召至學校 「受訓」)。不過,我的不讀書並非事出無因。現在仍清楚記得初中的科學課本,指世上一切「科技」包括電話、電報、留聲機的發明人清一色是蘇聯人,我當然不 會相信;而對於每日「必讀」的時事政治課,更覺其胡說八道,因此毫無興趣(當年有一份叫《實話報》的,除了專有名詞和標點符號,可說無一句不是謊話)。這 種背景,是令我的學業(除了作文)無法及格的底因。

來港後才重拾讀書的樂趣與興趣。

生性不大服從權威,就學與自學,都是以尊重知識為出發點,對於師門哪裏或是師承何人,不甚在意。不過,有兩件小事也許可以一提。

其 一是在英國時遇到一位香港人黃君(正在攻讀物理學博士),當時香港學生不多,因此我們經常見面聊天;黃君學識淵博,他的專業我一竅不通,而我的所學他知道 得比我還多。問他何來這樣的能耐,他說這是他養成「一出圖書館便不看本科書的習慣」使然。我覺得大有道理,從此遵行,遂養成我在家只看雜書閒書的習慣。這 種習慣令我寫非時事性文章時有信手拈來、得心應手的效應。

其一是我長期(超過二十年吧)總攬也縱覽《信報》和《信報月刊》的編務(也許說評 論版編務較為恰當),為了「發掘」(三四十年前,肯替中文報刊撰寫嚴肅評論的人如鳳毛麟角)作者和約作者撰稿,你必須對他們的所學有基本認識,甘詞(當年 出不起合理的稿酬)求得稿件,如獲至寶,仔細閱讀,有疑問(或看不明白)便和作者商討,看看能否修訂、補充、通俗化;稿件排字後,我一定作二校才發表,刊 出後再讀一遍……。這種過程,等於一篇稿子我起碼看三次。《信報》和《信報月刊》的作者都學有專精,我在不經意間反覆拜讀他們的鴻文,於潛移默化間學到不 少東西。作者們可說是我的其中一群恩師!

問三 留英修讀經濟,對您日後的事業、治學、寫作有何影響?

答三 非常重要。

一是視野;二是目睹法治理性社會是怎麼一回事;三是徐疾有度的生活秩序。


‧三之一

西班牙報辱華 罵中國人是豬

西班牙巴塞隆拿報章《新聞三角洲》上周六發表辱華言論,一篇題為《中國豬》的評論文章含沙射影地大罵中國人是豬,尖刻指摘中國人模仿西班牙傳統火腿製法, 又批評中國人造假已搞垮世界經濟。辱華言論,令當地華人激憤。

這篇辱華文章的作者,署名馬托斯( Pilar Matos)。他用了大篇幅批評在西班牙的中國移民,又指「中國人甚麼都能造假,眼鏡、皮包、手機等,但就造不出我們高尚的靈魂。如果中國人能把我們的道 德都模仿一下,他們現在就不會被人指着鼻子罵」。他大罵中國人模仿西班牙傳統火腿的鹽漬風乾製法。

馬托斯連珠炮發:「『中國豬』不知疲倦,他們要 錢不要命,自從侵略了我們的領土,就藉我們的資源積聚財富,現在遍地都是『中國豬』開的餐館、服裝店。他們把賺來的錢源源不絕滙往中國,『肥了中國,瘦了 西班牙』。」將西班牙國窮原因賴到中國人頭上,他卻聲言把中國人稱為「中國豬」已是一種「尊稱」

文章見報後,立即在西班牙引起爭議。有讀者認為,馬托斯的言論過激,「如果中國移民身上的缺點集中在一起,然後用放大鏡看,結果肯定是一無是處」。

2012年5月21日 星期一

查民企 結果嚇死人

歐洲股神進化3D版

《金融時報》上周有篇訪問富達的神級基金經理波頓( Anthony Bolton)的文章,寫法輕描淡寫,卻有足以讓波頓支持者感驚嚇的內容。
深 受民企弄虛作假所害的波頓,為咗加強對投資對象的調查,佢話俾 FT知,僱用咗五間企業情報公司,對自己基金投資組合內的公司,作深入盡職審查( Deep Due Diligence),通過明查暗訪上市公司的供應商、客戶和競爭對手,望能及早發現公司不尋常的蠱惑招。

查民企 結果嚇死人

呢個3D行動,應該未完成,但係結果已好嚇人,波頓買中咗的其中一家公司,擁有的分店的真實數目,原來只有公司自己聲稱的一半。另一家公司的所謂四大客 戶,其中三個客戶都表示,根本不認識這家公司。兩間公司老作成咁,文章冇交代公司名字,亦冇講波頓知道後有乜行動,但可以估到他應該即時沽貨;可惜佢個基 金冇玩沽空,唔係冇理由唔反手 Short兩間公司,隨時追番唔少回報。

本版《金融雲端》欄作者丘亦生,原來都同一啲內地企業情報公司合作過,佢 同我哋講,由於跟內地企業交易信唔過,呢類公司近年越開越多,幫好多外商、機構投資者、會計師行等等做調查工作,針對上市公司做深入盡職審查,係收錢最多 的調查工作。這些調查公司由於辦法多、門路廣,有時查吓查吓,甚至會查到公司跟官員勾結的貪腐材料,不過呢啲猛料當然唔會亦冇必要畀晒個客。丘亦生話佢見 過一份未經刪減的調查報告,當中提到某部門高官同某富商的金權關係。幾年後東窗事發,官商兩人都被捕,證實調查報告內容係堅料。

丘亦生又話,這些 調查公司的老闆及主管,不少係出身自內地公安或法檢系統,有好多非一般的搵料渠道,例如某人的詳盡個人資料,又或曾被公安部門立案調查過的檔案,調查公司 都有辦法拎到個 File出來睇。具體係點樣做,客戶不能問,亦唔想知。

倚賴八十後少女助手

有「歐洲畢菲特」之譽的富達基金經理波頓,如果揀股策略早啲進化為3D版,或者可以減少損手機會。波頓抵受不住中國故事的誘惑,兩年前押後退休,東來獻 技,成立4.6億英鎊的富達中國特殊情況基金,點知水土不服,基金表現不濟,過去一年更深受民企醜聞、爆煲事件影響。香港上市的霸王(1338)、國美 (493)、寶姿(589),納斯達克掛牌的西安寶潤和雙威教育等民企,不是醜聞不斷就係賬目出問題,股價大挫已經係小事,寶姿一直停牌;寶潤更已除牌, 係波頓輸得最盡的其中一筆投資。

富達中國特殊情況基金的價格,過去一年跌三成,一直跑輸大市,亦長期比 NAV有折讓。波頓之前已公開承認,低估投資中國市場的難度,過於依賴報表分析,以後投資前會加強盡職審查。

報表信唔過,波頓亦唔識中文,要揀股就要其他人幫手多做功夫,但係 FT話富達的12人中國分析員隊伍,原來都唔熟悉波頓鍾情投資的小型民企;最幫得波頓手的,竟然係佢自己一名助理,一名八十後內地少女 Doris Yang。

Doris Yang在2007加入富達做見習生,波頓讚 Doris才能全面,「我可以叫佢研究任何一家公司,佢都可以交出有價值的評估。」我哋查過 LinkedIn,富達有一名叫 Doris Yang的香港員工,任投資分析員,2004入讀北京大學,相信佢就係波頓十分依賴的八十後少女。

FT 文章最有意思的一段,係搵嚟接連踢爆民企的渾水話事人 Carson Block講番兩句,佢以勝利者姿態、語重深長咁話:「來自西方,嗰度個個人屋企都有兩部車、幾部電視,我哋根本唔明白中國人有幾咁渴求金錢,亦唔了解這 種渴求點樣影響到人的行為。佢哋情願今天賺盡一元,亦唔會等待之後幾年每年賺你兩元。」 Carson Block曾經在上海創業被騙,他的切膚之痛和覺悟,波頓現在應該有共鳴了。


金融人語

 

中門大開:萬骨枯

中門大開:萬骨枯




無間道內韓琛話自己條命係「一將功成萬骨枯」,睇怕呢句批命都適合用在振英身上。首先為捧佢登基,一手破壞了80年代基本法起草以來,統戰及穩住大資本家 的工作,難以想像李嘉誠、李國寶多年來協助中央對港工作的大孖沙,最終會有這樣下場,李國寶甚至表示多年從政係浪費時間。

曾鈺成慘賠上公信力

第二個被犧牲係曾鈺成,毓民拉布戰之所以受關注,當然唔係乜嘢民生議題;一手樓監管或競爭法,呢啲法案一旦提交立法會,必定可以插隊。真正影響係火燒連環 船,骨牌效應,令振英五司十四局重組失敗,無法在6月下旬完成,到領導人來港主持就職時,唔能夠齊齊整整宣誓,純粹係下屆政府冇面而已!但為了終止拉布 戰,曾鈺成自我燃燒,不正常運用會議常規,終止辯論,第二日黃雨怕流會,又押後半小時開會,連環出招保住法例上枱。最近佢登上十大議員之首,係因為2及3 月特首選舉期間,言論中肯,穩站主流民意所致。

今次佢為振英重組而被犧牲,一手摧毀自己作為議長的公信力,介入議會兩大陣營黨派之爭。佢好大可能賠上自己政治前途,9月當選應無問題,但再任立法會主席則有暗湧。

如 果佢自我犧牲可以一勞永逸解決拉布戰還算值得,但係人都知替補機制法案在5月底成功表決後,仲要面對其他拉布。若政府主動撤回版權條例或可以減少拉布機 會,但重組決議案及有關撥款也有相當多拉布空間。首先在事務委員會討論新設局長可以被拖延,大會決議案表決可拉布,再去人事編制委員會及財委會傾,一樣可 以拖。

重組是純政治角力問題,振英強行同民生綑綁,就今次替補拉布所見,民生綑綁冇太大幫助,策略上係錯誤。振英急於求成,梁營使命感爆棚,人人心口有勇字,如此下去,建制派會折騰至死去活來,日後政務官命運也一樣。

唔信?曾主席已是最佳人辦!

添馬男 

曾鈺成高Q示範「剪布」苦肉計


2012年5月21日

金針集 : 曾鈺成高Q示範「剪布」苦肉計

關於立法會上周四凌晨的那場忽然「剪布」事件,更多證據顯示,愈來愈似是一場自導自演的部署,亦令「黃中指」議員質疑傳媒對他的懷疑指控,愈看愈是荒謬絕倫。

至 於疑為當中「剪布」幕後嫌疑犯的立法會主席曾鈺成,先於周六示範「前言不對後語」,稱自己忘記為何說「返來就郁」,繼而終承認自己「記起事件」,但他昨日 繼續發揮「語言的偽術」,稱自己雖然是「一早已經想定」,但卻不認為應稱之為預謀,如果「一早想定」都不算預謀,恐怕一眾因「謀殺」而被判囚終身的殺人 犯,便都是在含冤了。

然後,他又把泛民「拖下水」,稱暫停會議期間,泛民一方對他決定終止辯論沒異議,更指有議員離開他辦公室時跟他握手, 欲暗示泛民同意安排;實情立法會需體現高透明度這基本精神,既然各方議員同意安排,何不以議案提出並付之表決,好讓歷史留紀錄?至於「握手論」更屬無稽之 談,曾主席恐怕是被巴士阿叔上身,巴士阿叔提出以「揸手」當和解,難不成曾主席以為「揸手」,就代表泛民跟他「坐埋一條船」?

不過,還原基 本步,必須先問的問題是:這個真的是我們認識的曾鈺成?何以他能理直氣壯批准黃毓民與陳偉業提出逾1300項修訂,卻又強辭奪理濫權終止會議?何以他能從 容化解長毛梁國雄質問他是否地下黨員,卻在為解釋忽然剪布一事上矛盾處處?或許,由始之終,如果是一場苦肉計,便能解釋一切。

必須指出,在「剪布」前後,筆者留意到議事堂內發生了以下幾個片段:

第一,民建聯副主席李慧琼在拉布議員甫發言,即投訴對方發言重複,她被視為曾鈺成的「徒弟」,但曾鈺成沒有留情,反批評不能要求每個人發言時直接入題,認為李的投訴無理;

第二,工聯會的王國興投訴拉布議員發言重複,曾鈺成卻為他們解畫,指他們發言內容實有不同;

第三,拉布主力戰將黃毓民在事後怒斥曾鈺成「貞婦晚年失節」,與其說晚年失節是果,倒卻是先肯定對方有長年保節,毓民其實亦有開腔,讚揚曾鈺成主持會議多年一直能不偏不倚。

由 此可見,曾形容過修訂並非無聊的曾鈺成,是打倒自己來否定修訂議案的意義,且態度不單轉變而是大變,讓明眼人知道他是面對身不由己的局面,令決定也失去自 由意志,大家現時在狠批曾鈺成的同時,更不期然聯想到中聯辦又再介入香港事務,最少,黃毓民在回應時,便在鏡頭前也怒斥「西環治港」。

須知 道,曾鈺成是香港大學數學系一級榮譽學士,敏捷的思辯能力未因剛屆65歲高齡而褪色,論口才,在傳統左派陣營中更無人能及,在傳統左派中既是大佬級人馬, 也被視為是碩果僅存的大腦級人馬,因此斷不可能犯下如此低級錯誤,以近乎濫權方式粗暴終止辯論,以換來一個晚年失節的污名。

然而,拉布滋事體大,既影響「替補惡法」及《版權修訂條例》,更令梁振英提出的政府架構重組議案審議無期(據悉初步安排在6月中後),如果未能成功「剪布」及立下先例,任何惡法在未來想過都難,曾鈺成因此只得聽令出手。

當 然,曾鈺成此一決定,在選舉年必然有其政治代價,但如果會令他在直選中失去議席,結果卻是微乎其微,因為民建聯為首的傳統左派,自2004年「滑鐵盧」 後,選舉工程機器的運作幾近完美,令曾鈺成9月後能重返議會,幾乎已是尚未發生的事實,除非他跟唐英年一樣被人刻意拉倒,但他是傳統左派中的精神領袖,事 情若然真的發生,震盪實在太大。

至於說他可能未必能再問鼎立法會主席一職,客觀現實是現時立法會內,建制派佔大多數,令主席一職必然落在建 制手上,除非屆時梁營分子大舉進軍立法會,否則在建制派內會被廣泛接納的人選,實寥寥可數,試問誰願想像立法會由譚耀宗或葉國謙之流坐在主席寶座上?於 是,曾鈺成繼續會是不二之選,梁振英說議員做決定前會三思,因他們會在9月的選舉中付出代價,曾鈺成本身,豈不就是最明顯不過的反面例子嗎?

說 到底,曾鈺成這個「苦肉計」,雖然有點「七傷拳」的色彩,即是少不免「先傷己,後傷敵」,但客觀效果恐怕是,公眾總算明白他真的有苦衷有委屈有難言之隱, 他朝「網絡23條」及「五司十四局」的決議案都遭「剪布」,即使要怪罪,都不會太過怪罪他,反而更有可能狠狠怪罪西環及梁振英。至於因一而再、再而三強行 「剪布」而激起民憤,令更多香港市民在「七一」上街,首當其衝者,更肯定非鈺成矣!

2012年5月18日 星期五

玩死C Y

2012年5月18日

玩死C Y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振英淚滿襟。立法會拉布戰,明為補缺,暗打CY。

拉布戰起因 是立法會審議議員出缺安排法案,泛民主派表明反對。本來建制派有足夠票數,誰料癲狗長毛創意十足,利用議事規則,一於拉布延長時間,令到立會八日內兩度流 會,務求法案不能順利通過。看牌面,現在兩派議員大鬥法,都是為了這個惡法,但看深一點,這群建制議員,加上煲呔問責官員,大家一齊做秀,就是送CY一個 黃連大餐,有苦他知。

立會時間延長也好,流會也好,客觀效果就是其他法案,包括CY建議的新管治架構,會被通通延誤。那麼問題是,是否有必 要在今個立會期通過這條替補惡法?首先,立法會年底選舉,未來半年應不會再有議員辭職,這個法案沒有迫切性。另外,這法的始作俑者煲呔和林瑞麟都是過去 式,在此環境下他們沒理由還堅持這法例。若是真的為香港好,最簡單就是撤回草案,留待下一屆政府處理,其他法案就可先進議程。不過他們不但沒有這樣做,還 煞有介事,呼籲其他官員到場支持,真的高章。

再者,立會曾主席可按優先處理法案,但到目前為止,只看到他有意「欲成」其事,不但按照程序進 行,還繼續隱性支持議員頑皮下去,這種功力真的不簡單。至於建制派議員,一樣心態,全都聚焦拉布,從來沒有提出政府延後討論,寧可建議馬拉松對抗。他們是 否真的願意這樣「晒冷」,此文見報時便知結果。這樣拖下去,不要說通過新政府架構及撥款安排,有沒有時間討論都成疑。

CY挾民意自重,現屆政府及議員還以顏色,大玩程序規則。看來阿爺要出手了,不然CY死得。

在like與share之前

2012年5月18日

在like與share之前

互聯網看似很偉大,它是弱者的武器,對抗主流媒體霸權的新聲;它是公民社會的希望,代表公共空間的再起。看清楚,互聯網也是散播謠言的溫床,滋長仇恨的沃土;匿名者流言惑眾零成本,網民不加思索開心share,謠言或止於智者,但智者何其少。

最 新一例,網絡日前流傳,長沙灣警員開槍擊斃懷疑黑社會刀手一案中,有電視台記者質問警方「點解警察要開槍打死一個用刀斬人的良好市民」。有支持警察的群組 自製圖片,具名指控,卻沒有提出任何證據,證實他說過這句話。及後有人上載當晚警方簡報的全部片段,原來記者只是溫文地問警方:「有冇需要真係擊斃佢 呢?」我們應體諒當時警員在電光火石間,也許是開人生的第一槍,又要保住自己的安全,不可能考慮周全兼行動完美,但當時兇徒背部要害中彈斃命,記者的問 題,完全合理,記者亦代表着公眾向警方尋求解釋。

「良好市民」斬人

然而,「用刀斬人的良好市民」事件,在討論區與面書瘋傳,部分網民一看就相信,繼而破口大罵,奇怪的是,澄清片段上載後,很多人無暇細看,繼續罵;又說片段造假,再罵。至今,始作俑者從未提出證據,證明記者在哪個場景說過這句話。

憤怒的造謠者如果認為記者不體諒警察,連「有冇需要真係擊斃佢」都不應問,大可提出討論,而不應無事生非,捏造事實。不過,謠言得以傳播,也要多謝大量網民痛快留言,又like又share。

這個時代,我們的新聞資訊來源,愈來愈倚賴互聯網或討論區,甚至終日流連面書而以為知天下事,普通人成為傳遞資訊的一分子,理應遵守一點基本守則:

首先,每當在討論區、社交網站裏,看到觸動人心、挑動情緒、匪夷所思的事情,要分享要吹水前,請先停一停,諗一諗,抱一點懷疑精神。

例 如,「八一八」事件後,警務處長在立法會以「黑影論」與「攝影機卡手」解釋警員阻截記者採訪行為時,「黑影」與「卡手」解釋如此荒謬,我們不應相信警隊一 哥能說出這種無稽的說話,所以,要認真翻查新聞片段,對照不同媒體,看見此番說話真的出自堂堂警務處長口中,我才敢相信。

事事查證太傷神?

又如前陣子面書上一張照片,對比1978年與2012年的地球衞星圖,1978的北美洲色調翠綠,本年則枯黃一片,圖片標題說「地球叔叔病了」,熱心又單純的網民慨嘆地球叔叔不行了。其實那只是北美洲夏天與冬天的顏色差別,不是地球暖化的證明,但此圖已流傳甚廣。

衡 量訊息是否可信,也可從發布訊息者的信譽着手,匿名者固然要警惕,大可一笑置之;看似具公信力的媒體或政府公告,都不一定是權威,權貴與錢財的影響無遠弗 屆,每個機構都有自己的偏頗與利益立場,這是通識課101。例如製造流言批評記者的面書頁面,內容百分百擁護警隊,大家的階級立場就很清楚。

當然,大家上網瀏覽,消磨時間,在社交網站聊聊天,難道要事事查證,豈非太傷神?只需要有疑點時,不要like不要share,不要加入談天令論線置頂、循環傳播,就已足夠。
這 樣的提議是否對網民要求太高?其實這不是什麼嚴格的新聞專業守則,只是每個人未確定訊息為真之前,不應把流言瘋傳,這只是真偽之辨,相信是每個人都認同的 「普世價值」。尤其是面書裏溝通,屬「朋友」關係,這種人際傳播的方式,人們較少心理防禦,早已證實比大眾媒體裏的訊息,更具即時的說服力,網絡流言的殺 傷力不能輕視。

人人都是無名氏

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勒龐所著的《烏合之眾》,尖刻地描繪「群體」的愚昧。在群體 裏,人的個性消失,個人的才智被削弱抹平,只剩最低層次的智力。人處身群體裏,每個人都是無名氏,責任感蕩然無存,而且法不責眾,個人最原始的本能,可以 不受控地發洩。一些網上討論區,大有潛力成為無名群眾宣洩之處。

有謀略的政客,如何鼓動群眾,以保護自己利益?勒龐認為,「萬萬不可以求助 於智力和推理,絕對不能採用論證的方式」,因為個人融入群體後,會成為不受自己意志支配的玩偶,他們不講理由,只會等待一些觸動貼身利益的「暗示」。例 如,編造記者說「用刀斬人的良好市民」,就以記者的「無理指罵」,暗示警察保障市民安全之偉大;編造立法會拉布戰「浪費公帑」、「影響你住屋」,就在暗示 「有人阻頭阻勢阻你發財」,潛台詞不斷觸及群眾最切身的「身家性命財產」,鼓動民粹。

一片散亂胡言與disinformation之間,群眾或許真的會認為,世界就是紛紛擾擾,只有紛紜的觀點,沒有永恆的真理;只有眼前的利益,沒有普世的價值。如此這般,正中下懷。

逢周五見報

2012年5月17日 星期四

房屋規劃及地政局局長 - 政治智慧


2012年5月17日

張炳良為何「殺出重圍」?


香港人多年來都有一個清晰明確和實際可行的置業階梯,由申請入住公屋、購買居屋(也曾一度出售公屋),然後進入私樓市場,而私樓市場亦有大量可供選擇的上車盤。
即使中產的私樓市場,以太古城為例,由六百多呎至千二呎、由一層至不只一層(當中還有頂層複式),由區內到區外(北角中半山、南區到山頂),每次「升呢」的幅度可以是二百呎或以上。


同樣道理,港人創業,起步點可以是小販,可以是小店舖,然後躋身公屋商場,站穩陣腳後,可進軍大型商場,甚至上市置身富豪之列。

今天,這個置業或創業的階梯已不復存在,不但年輕人無門可入,甚至有小樓小舖在手的「幸運兒」,不少也在慨嘆「升呢」無望。地產霸權把多少人拒諸門外,多少人因而對新特首期望倍高?

當局長限制極多

有 傳張炳良(現任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出任房屋規劃及地政局局長,雖然令人感到意外,卻沒有人提出反對。意外的理由是,候任特首身邊已有不少房屋部門前 高官和關專業人士,位位足以獨當一面(甚至表示有興趣入閣,平日已在傳媒指指點點),在特首競選中也出力甚多,當中卻無人獲委重任,反而由沒人提及的教育 學者殺出重圍。

沒人反對,可能是正中梁振英下懷,也是眾多選擇中的唯一選擇。香港的地產界是個小圈子,梁振英和他身邊的地產專業人士,不論 出身、背景,無一不曾為本港幾個大地產商服務,如果由他們出掌房屋地政規劃政策,恐怕未上任已墮馬,因為他們為地產商「鞠躬盡瘁」的服務履歷,必遭傳媒作 扒糞式的報道。

張炳良沒有此等歷史包袱,過去對港人港事所作的評論語多中肯,一向予人有心有力的感覺,加上他出任房委會公職的經驗豐富,所以即使不是地產專業出身,卻反有更超然的優勢,沒有招惹利益和角色衝突的嫌疑。

況 且,曾經協助梁振英撰寫政綱地產政策部分的地產專業人士,其角色和貢獻已廣為人知,不愁沒有地產商延攬,試想張震遠、蔡涯棉、鄔滿海……,甚至羅范椒芬 (曾任房屋署副署長)等梁營重大功臣,有誰不是地產商有意羅致的能人志士?他們不加入新特首問責班子,反有更廣闊的私人發展空間。

入閣當局長的限制極多,對個人的要求更高,單是申報利益,近有西九事件,雖然最後必會不了了之,但為了應付專責調查委員會的聆訊,梁營中人相信不知捱了多少個通宵。

孫九招「為禍甚深」

孫明揚是特區第一任房屋規劃及地政局局長,他和張炳良同樣沒有太多直接管理這三個非常專業團隊的經驗,但孫明揚在官場聲譽甚好,人緣甚佳,除了以滑不溜見稱之外,亦沒有任何與地產富豪打交道的「往績」。

曾有傳媒曾揭發他與地產富豪合資買馬,孫明揚當時為此大為不悅,認為私人權利受到剝奪,如果事件在今天發生,恐怕他隨時有可能被迫要求下台。

孫 明揚2002年推出孫九招救市,如今看來「為禍甚深」,因為造成地產霸權的擴張,除了把土地的供應權雙手奉送地產商(必須由地產商勾地才能出售)、更把房 委會「收歸國有」,所有公屋靚地如山谷邨、北角邨全部充公,居屋計劃全部停止……,令供應突然真空,樓宇迅速嚴重短缺,地產商從此可以予取予攜。

不過,沒有人為此懷疑孫明揚曾經收受任何利益,甚至在最大的利益輸送事件──紅灣半島的爭議中,孫明揚在立法會對事件一力承擔責任,議員也不忍對他深責。相反,在孫明揚庇蔭下的梁展文,卻予人難辭其咎的感覺。

這便是委任一位與地產界全無淵源的房屋規劃及地政局局長的好處,亦是張炳良不作他選的最佳理由。

此外,張炳良不單是泛民出身(前匯點和民主黨成員),更是出色的政治老手、時事評論員和心戰專家,比孫明揚當年的形象和評價不遑多讓,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因此成為行政會議成員,梁振英對他應有足夠認識,知道他的辦事能力和可用之處。

須與鄉議局周旋

林鄭月娥以硬淨強悍出名,與新界鄉紳結下不少樑子,令特區政府與新界僭建地主的關係不至一觸即發,但還有賴張炳良這樣的一位謙謙學者與鄉議局一眾代表磨合周旋。
過 去的房委會主席如鍾逸傑、王䓪鳴、鄭漢鈞(因王辭職臨危受命)到孫明揚,沒有一位與大地產商有直接關係(鄭漢鈞是退休工程師);房屋署署長如馮通、苗學 禮、梁展文、陳鎮源到今天的栢志高,亦沒有一人是地產建築專才,甚至有兩位老外出掌影響半數人口的房屋管理和建築工作,可見這個地產商人人希望能夠「埋 身」的重要職位,用人選角的重要和困難。

今天,地產對香港經濟的影響根深蒂固,香港人的怨氣亦由此而生,置業和創業的階梯已不存在,新特首的建議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年輕人仍然「入門、上車、升呢」無望,幸運的只能有一時棲身之所或雞肋般的創業資助。

「穩中求變」如果由可求而不能變,便很快變成無求無望,社會的不滿情緒即會一發不可收拾,憑張炳良過往的政治智慧,香港人應該仍有一絲希望。

2012年5月16日 星期三

拉布難制止 政府怎麼辦?


2012年5月16日

拉布難制止 政府怎麼辦?

繼兩年前發起五區公投刺激中央政府的主權神經後,黃毓民再次顯示政治惡搞能力,就立法會議席出缺 安排條例草案提出千多項修正,實行拉布戰。結果未夠兩天,由民建聯負責協調的輪更制因部分議員未能出席導致流會。除了政府和建制派齊聲批評杯葛會議的泛民 議員不負責任外,候任特首梁振英亦表示高度關注事件,並提醒市民假如認為不合理便要出聲。他更說:「如果議員知道(拉布)行為會令其3個月後落選,做之前 會三思。」

議會拉布,在西方民主國家有悠久歷史,是佔少數的反對派議員用來抗衡政府的手段。在那些一人一票普選的地方,玩拉布的議員當然知 道箇中風險,所以會用在支持他們的選民深惡痛絕的法例或議案上。有關政府應付拉布的辦法主要有三個:一是奉陪到底;二是尋求妥協,例如修改建議;三是運用 議會規則,合法叫停或設立時限。現在香港的建制人士只懂板起臉孔罵人不負責任。或以民意代表自居,對解決問題沒有幫助。我建議他們看看這篇文章,為這場不 會在今年9月立法會選舉後便消失的議會遊戲作出較佳的應對方法。

讓我首先提醒政府及建制派議員,不要期望立法會主席會與他們「合作」,在未 來否決議員提出的「無聊」或「無意義」的修正議案。事實上,根據立法會議事規則第57條,議員不可就法案提出立法會主席「認為瑣屑無聊或無意義的修正 案」。就今次出缺安排條例草案獲批的千多項修正,曾鈺成主席已經公開表明,他曾與秘書處和法律顧問商討數次,又參考過先例及其他議會的做法,認為沒有理由 否決這些修正。換句話說,他是跟隨西方民主議會一貫採用的寬鬆立場。所以接着下來的版權條例修訂草案已經接獲千多項修正的預告。只要議員願意,對任何一條 法案提出百條千條修正都不成問題。(在加拿大,曾有法例獲萬條修正。在法國,反對派曾對一條法例提出十多萬條修正,結果政府與反對派達成協議,全部修正撤 回)。

有建制派議員提出修改議會規則,限制拉布行為。讓我提點一句,限制議員權力的分組點票機制同樣是偏幫「無理」拉布的護身符。要修改議 事規則,例如引進其他議會叫停或限時的反拉布條款一樣需要通過分組點票。只要泛民在直選組別保住半數議席,今天的拉布行為便可持續,甚至變本加厲。唯一的 制衡是選民的態度。這是梁振英溫馨提示的目的。

無須梁振英提醒,假如黃毓民三子認為拉布會令他們在幾個月後的選舉失去議席,他們當然不會做 這件費時傷神的事。但在比例制的選舉方式下,只要他們在不同選區每人拿到約15%的選票,便可穩奪一席。出缺安排的建議旨在懲罰辭職的議員,禁止他們在6 個月內再度參選。對大多數市民來說,這法案可有可無。下次拉布的對象是不少年輕網民認為會打擊惡搞的版權條例修訂草案。把這條「惡法」拖垮的議員可能會得 到比之前更多的選民支持。

再說支持拉布的民主黨和公民黨議員。他們會否因此被部分守規矩的選民拋棄?可能會。但建制派不同意把其他更重要的 法案,例如規管一手樓銷售或不良營商手法提前處理,會否因此失分?也有可能。玩拉布的議員可能失掉部分民心,但流會凸顯不少功能組別議員守私忘公,也會影 響建制派的「正義」形象,和加深市民對普選的訴求。其實假如政府和建制派真的相信拉布不得民心,市民對流會議員包容,甚至不介意影響更重要的法案,他們何 不袖手旁觀,利用9月的選舉把反對派打得永不翻身,從此政府與立法會兩權合一?容我預言,激進派議員如黃毓民等人在下屆立法會的人數不會比現在少,而在區 議會大勝的建制派不容易在9月選舉奪得逾3分2的議席。

按上述分析,今屆和下屆政府應該如何面對立法會拉布的新現象?今屆政府時日無多,面 子、威信天天眨值;部分建制派議員身嬌肉貴,私務繁忙,流會難防。因此,今屆政府在餘下日子應該以做好份工,即不要把麻煩留給下屆為原則,認真考慮中止辯 論被拉布的法案,及要求立法會提前處理其他更重要、更迫切的法案。這樣做可能長他人志氣,但起碼實事求是,也許博得最後的掌聲。不要忘記,3司2副14局 的法案也可能成為拉布的對象,所以政府需要在7月中立法會休會的死線前預留足夠的時間。在今屆政府沒有把握在有限的時間內打贏拉布戰的現實下,放棄一條或 兩條被拉布的非緊急法案是最負責任的選擇。

候任特首和他的班子應該多謝這次拉布實演,讓他們認真思考如何處理未來行政和立法的關係。他們已 經清楚看到,面對嚴峻考驗時,佔多數議席的建制派不能成為政府的堅強後盾。相反,少數議員可以利用程序,對政府施政做成嚴重的阻礙。先要有這樣的認知,才 可以把掛在嘴邊的包容真正放入研究改善政府施政的方法內。這個議題說來話長,有機會再詳細評論。

馬來裔—波尼維西亞人」(Malayo-Polynesian)的島權文明

2012年5月16日

菲律賓的「中美對沖」策略


4月至今,中國和菲律賓於黄岩島(Scarborough Shoal)的主權糾紛持續升級。期間穿插着菲—美、日—美和中—俄等聯合軍演,使區域局勢愈見緊張。
有分析指,相比八十年代末中國出兵西沙打退越南,由於今天中國已投放大量資金於東南亞,大規模進軍南海恐怕得不償失,但鑑於國內民族主義高漲和輿論壓力不斷,小規模戰事有可能一觸即發。


在兩國軍力懸殊和不確定美國會否出兵介入的情況下,菲方已暫時作出讓步。筆者認為,這不代表菲方就此罷休,糾紛仍會長期持續。本文先從東南亞傳統戰略文化入手,然後推敲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三世的南海政策,從而點出一些今後中國和東盟必須注意的地方。

菲 律賓、馬來西亞、汶萊和印尼等東南亞島國均屬於「馬來裔—波尼維西亞人」(Malayo-Polynesian)的島權文明,本質上不單有異於中國傳統的 陸權文化和歐美的海權文化,幾千年來,馬來裔—波尼維西亞人已成功佔據由非洲以東的馬達加斯加島(Madagascar)伸延至印度洋、東南亞和太平洋的 諸島嶼群,遠至紐西蘭的毛里族(Maori) 文化,都印證了馬來裔—波尼維西亞文明的遠程拓張。

謀利為先 「達圖」責任

人類學家相信,大概自公元前五千年,馬來裔—波尼維西亞人本源自中國長江流域,因大陸人口增長導致土地和糧食不足而先遷往台灣,再漸次擴散至東南亞、印度洋和太平洋各島嶼;菲律賓便代表其以「達圖」(datu)為首的島權戰略文化。

「達 圖」指族群酋長,並以臣僕關係統領着殖民組織「巴蘭佳」(馬來語:balangay;菲語:barangay)。「巴蘭佳」原意指能載為數四十至一百戶人 遷徙用的巨型船舶,現在菲政府稱「巴蘭佳」為最基本的地方行政單位,即「村」。為了擴大各自的勢力範圍,「達圖」以未開發的島嶼資源為誘因,鼓勵族人覓尋 新島嶼,成為島主後繁衍後代,並可自封「達圖」。久而久之,一個跟固有從屬關係的島權政體便漸漸出現。

「達圖」之間亦會因爭奪島嶼和資源而發生衝突和戰爭,一般做法是以試探和佔據島嶼為先,然後再根據形勢判斷會否進行殖民或發動戰爭搶奪島嶼;身為眾「達圖」之首不單須審時度勢,更要拓張勢力,為自己和族人謀取更多利益,以鞏固政權。

所 以,於西方殖民主義來臨之先,馬來裔—波尼維西亞人已發展獨特的殖民系統,更影響到今天後殖民東南亞的戰略文化。由於東盟諸國於主要藏有石油資源的海域, 如南海(涉及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和越南)、泰國灣(涉及泰國、馬來西亞、柬埔寨和越南)和孟加拉灣(涉及緬甸和孟加拉)一直都有重疊主權宣稱,雖然少 數東盟國家曾於國際法庭成功解決海域主權糾紛,但於全球對石油資源需求的持續增長和島權戰略文化的傳統下,中國期望菲方能「擱置爭議」和「共同開發」有豐 富石油資源的南海並不容易。

持久對峙 早有計劃

2011年,菲律賓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只有 3.7%,低於所訂的5.5%計劃指標,比2010年7.6%的增長率更降低一半以上。菲律賓又一直是貧油國,能源自給率不足8%。隨着國際油價上升至每 桶一百美元高位的今天,馬來西亞、汶萊和越南在南海的油田已獲得豐厚收益,捱貴油價的菲律賓便急須開發海上油田了。

最近菲政府重新啟動南海油氣的招標項目,於黄岩島對峙之時,宣布巴拉旺島(Palawan)對開海域的油氣招標計劃,更把與中國有主權糾紛的南沙「禮樂灘」(Reed Tablemount)包括在內,可見阿基諾三世已為下一輪對峙作好準備。

自2010年6月上台至今,身為全國「達圖」之首,阿基諾三世備受國內政治壓力,為了改善經濟和爭奪南海石油資源,他的對華和對美政策都是一致的,筆者稱「對沖策略」(hedging strategy)。

繼前總統阿羅約夫人大量引入中國資金作資源主導發展之後,阿基諾三世看準美國重返亞洲之勢,把中美兩國進行對沖,不斷利用中美矛盾博取最大的利益。一方面繼續吸納中國資金,另一方面強化跟美國的關係,以抵消中國日漸增張的區域影響力(見筆者文章〈菲總統以「竹筒楊桃」智慧訪華〉,刊2011年9月26日《信報》)。

南海主權糾紛.二之一.明天續

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

不管經濟盛衰 高失業揮之不去

2012年5月16日

不管經濟盛衰 高失業揮之不去

一、五月一日勞動節,國際勞工組織(ILO)發表《二○一二年世界工作報告—為經濟增長提高工作 素質》(World of Work Report, 2012: Better Jobs for Better Economy),描繪了一幅慘澹的全球就業圖象。自從○八年「金融海嘯」以來,世界失去了五千多萬個工作崗位,令今年世界失業率達百分之六點一或失業人 數達二億零二百餘萬人。讓人沮喪的是,目前的失業是結構性的,因此甚難紓解;這即是說,自從工業革命(始於十八世紀六十年代的英國)以來,世界經濟經歷了 多個盛衰循環,每次都是繁榮期失業率下挫、衰退期失業率上升;但目前的情勢有根本性變化,意味「金融海嘯」後失業率高企的情況,不會因稍後必然出現的經濟 復蘇而回落!

令人惴惴不安的是,在先進(已發展)國家,於二十五歲至四十九歲年齡組別的失業者中,約百分之四十失業已在一年以上,這使他們 的工作技能無法「與時並進」,極可能把他們永遠排擠出就業行列;換句話說,不管失業者是二十五歲或四十九歲,有四成人可能終生失業。長期失業者不僅意志消 沉,對社會充滿怨恨甚至敵意(且有失業率高犯罪率相應上升的副作用),還成為納稅人的淨負擔(在有完善福利制度的國家)。失業情況最令人憂慮的是,年青一 代找工作特別困難,在經濟最成熟的經合組織(OECD)國家中,十五歲至二十四歲年齡組合的失業率,為一九七六年(該組織開始統計失業資料的年份)以來最 高,而其中以西班牙的百分之四十五(幾乎一半這個年齡組別的人失業)最教人吃驚,經濟增長仍甚平穩的美國同類數字亦達百分之十八!

青少年失 業率高企,在讀書不必考慮經濟問題的國家,大學及研究院的入學率大幅上升,高等學府已成為青年人逃避現實的避難所。在有全面學生貸款制度的美國,學生貸款 因而相應增加至近萬億美元。以普通常識度之,獲得較高學位的人,在就業市場可獲較佳收入,學生因此不惜借貸求學而政府樂於貸出款項,原因當在學成就業入息 較高,等於學生有能力還款、納稅人不致吃虧。可是,實證研究顯示,這種經濟學家稱為「技能升段」(Skilling up)的高等學位,由於愈來愈多人躋身此一階層,等於他們讀書的成果「互相抵消」,人人是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的優勢便消於無形!另一方面,經濟的轉型 令工商百業對員工的需求萎縮,有學位找不到工作的人比比皆是;美國大學生的失業率,去年為一九七○年以來最高。

青少年如今面對的是合資格的 人比經濟體系能提供的工作崗位多的困擾,這種環境,意味惟有降低期待中的薪金水平及不能視某些「不稱心」行業為厭惡性工作而不肯「屈就」;在殘酷現實面 前,只有大幅降低工作條件和入息要求,才有可能在現今已經轉型的經濟中找到工作。可惜如今長期生活在優裕環境裏的青少年,特別是大中華地區的,根本沒有這 種心理準備,因此不易就業,而他們長期失業或找不到合意稱心的工作,必然滋生不滿現實的情緒,可能便會做出許多破壞社會固有秩序的事,成為社會不安定不和 諧的重要元素。

二、經濟學家認為目前嚴峻的失業情況會持續一段長時期,而且看不到解決的辦法,「全面就業」的定義也許要重新界定。造成這種 現象的是科技發明日新又新形成的「第二經濟」(The Second Economy)。一句話,「第二經濟」最大特點是「人少好辦事」,在人口增長無法受有效遏制的條件下,失業隊伍愈來愈長,是必然的!

美國 經濟學家布萊恩.阿瑟(B. Arthur,在Palo Alto研究中心及Santa Fe學社任職)在去年十月號的《麥健時季刊》(McKinsey Quarterly)發表題為〈第二經濟〉的短論,剖析因數碼化而出現具「龐大、自動化和不可見(invisible)」特色這種打破英國工業革命經濟秩 序的新經濟對世界的影響。阿瑟指出,在美國內戰前後十年的一八五○年,美國經濟體積與意大利不相伯仲;至一八九○年,美國已遠遠超逾意大利,成為世界最大 的經濟體系。這種變化,阿瑟認為是全國暢通、南北溝通的鐵路網有以致之;這種改變,大概每六十年便發生一次,在二十世紀和二十一世紀交接期間普及化的數據 科技,其一項主要副作用,便是「電腦取代了低生產力工人(low-productivity workers)……。假如經濟明天復蘇、興旺,工商界大舉投資,亦不會提供大量工作崗位,那等於目前困擾西方各國—中國和印度似未為所動—的失業情況, 不會因此而改善。

「電腦取代人手」,隨處可見,其中最明顯的是去年營業額已達二千億(美元.下同)的「網上購物」,市場研究公司 Forresler預測未來數年「網上購物」的金額將以年率百分之十的幅度增長。事實上,現在「出埠」在機場辦手續,可以不經人手;看書讀報,亦「點指」 可得,筆者再次提醒讀者,Cuteway.net免費供應除了本報以外大部分世界華文媒體,這等於沒有具體報刊,不用人工派送,當然更無發票收據,亦不必 填寫信用卡或開支票……此中節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因為在此種流程中基本上不必牽涉人手。

三、現在放眼「實體」經濟,可說乏善足陳,但經濟仍 然有不錯(在可能衰退之中緩慢向前)的增長,來自「看不見」的歌谷、臉書、阿瑪遜、OpenTable和Zynga生意興隆的貢獻(阿瑪遜去年營收四百八 十多億、歌谷亦達三百八十餘億),功不可沒……。阿瑟估計這些與主要依賴電腦的行業(網上購物、航空、金融業等)構成的所謂「第二經濟」的營業額年達五萬 億,但它們所僱用的員工人數,只及傳統生意的百分之二點五至三(即傳統企業用一百人、「第二經濟」只需最多用三人便足夠)。

去年美國的國民 生產毛額(GDP)約十五萬億,為一億三千多萬非農業工人的工作成果,這等於每名工人對經濟的貢獻在十萬元以上;但以歌谷而言,它去年有三萬二千左右的員 工,意味每人對公司營收的貢獻為一百二十萬;阿瑪遜員工約五萬六千名,平均每人去年做值八十萬的生意;臉書的數字更驚人……。「傳統經濟」的人均生產力比 起來實在非常「不經濟」。

經濟學家的研究顯示,在數碼時代來臨之前,生產毛額每增百萬元,大約可創造十個就業崗位;但在電腦無處不在的現在,一百萬的生意充其量只能提供兩個就業機會。

顯 而易見,電腦普遍使用,私營市場需要的員工大幅減少(公營的本來亦應如此,惟政府部門因為缺乏競爭和誘因等因素,令電腦化無法減少官員的數目—香港特區政 府便是典型例子,電腦化前後的官員總數均在十六、七萬水平!)。在「第二經濟」體積愈來愈大的情形下,當前的失業情況,即使經濟復蘇繁盛,亦很難甚至無法 改善。這不但對社會福利和稅收造成重大壓力(支出增收入減令早已捉襟見肘的國家無法負擔),而無所事事的「閒人」太多,對社會肯定有負面影響。「第二經 濟」具「人少好辦事」的特性,對人口大國如中國和印度,是重大考驗。

2012年5月15日 星期二

现在还兴游街








353楼 weixiaoyi1981 海军 上等兵  发表于 2012/5/15 19:20:04
记住,这只是嫌犯,在法院还没宣判就不能认为是有罪,这样做的确不合适,我们不能一面高喊法制建设,却一方面不断的在做破坏法制的事情!


314楼 晕车 陆军 下士  发表于 2012/5/15 18:01:46
每次遇到有人替罪犯喊人权就恶心死我了,怎么他们在犯罪的时候就不知道他们已经侵犯了别人的人权,严重威胁大家的生命安全与利益,这些人怎么不提啊,好伟 大的双重标准,真是要不把西方那套照搬到中国某些人就不会安心。再说游行怎么了,这是他他们罪有应得!替罪犯喊人权的这些人不是什么好东西。让中国乱套是 真的。  


288楼 金三肥帝国 07陆军 上等兵  发表于 2012/5/15 16:54:56
2012年的今天,竟然还弄这些封建社会的游街示众,别说只是‘嫌疑人’,就算是判定的罪犯,这种哗众取宠,吸引‘闲看枪毙’的国人的游街,有什么意义?
中国真正的大罪犯,是这么多万的权贵,贪官,怎么没人敢抓? 
 
 
281楼 元首你错了 07陆军 列兵  发表于 2012/5/15 16:41:20
“组织”就是 在你遇到困难时,他说无能为力; 在你遇到不公时,他说要正确对待; 在你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他说要顾全大局; 在你受到诬陷时,他说你要相信组织; 在需要有人做出牺牲时,他说组织考验你的时候到了 ; 当需要有人冲锋陷阵时,他说是你的坚强后盾; 在你取得成功时,他说是组织培养的结果。 
 
 
277楼 全民族皆兵 07陆军 上等兵  发表于 2012/5/15 16:34:05
严重侵犯人权
法学专业飘过.....
鄙视法盲,反对人治,要建设法治社会,反对任违反程序正义的司法行为。
程序正义
程序正义
程序正义
程序正义 
 
 
226楼 楚江夕落 陆军 上士  发表于 2012/5/15 14:14:32
 以下是引用blazewang911 在第200楼的发言:
这种方式应该以后越来越少!因为社会文明的进程不应该有这类事件发生。
在法院正式宣判后,该执行的就该执行。这类方法好像是在威慑以后的犯罪嫌疑人,可是,当我们翻看历史,过去,清朝还有当街斩首,民国有当街游街并 枪决或斩首的,后来,我们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文化大革命就有游街示众的传统,以后改革开放后,这类事情越来越少,尤其在一线城市,但是,万万没有想到,在 现代文明进程中,这类游街事情会再度发生!
当然对犯罪分子来说,没有人权之说,但是,在发达国家,就是连恶贯满盈,连杀几十条人命的疯子,最多是秘密绞死或......

只有你还在提什么文明,文明遇到邪恶,首先受伤的是文明,只有立即把这些败类清除,文明才能持续下去,绝不能姑息养奸。对于这种败类,该枪毙的要立即枪毙,多活一天就要多浪费这个社会一天的粮食
 
 
 

2012年5月14日 星期一

梁振英鼓動「變相公投」?

2012年5月14日

梁振英鼓動「變相公投」?

候任特首梁振英先生上周五出席活動時,被問及如何回應立法會拉布事件,他呼籲不認同拉布的市民,在三個月後的(立法會)選舉中發聲及表態,意思就是用選票把市民不滿的議員趕出議會。

政治組記者佻皮地解讀上述一番話,指掀動拉布的立法會議員必定參加9月直選,如今梁振英就如鼓動「變相公投」,若黃毓民、梁國雄和陳偉業都能重返議會,是否顯示他們的行動得到市民支持?日後遇到具爭議性的政策時,拉布就更加理直氣壯了。

拉布只是拖延死刑

替補機制並無迫切性,在提交審議前,議員余若薇曾經「善意」地提出休會待續,但遭建制派否決,結果展開了冗長的「拉布戰」,上周五晚因法定人數不足而流會。議案於本周三繼續,預計布還是會拉下去,除了原有的三位議員外,最新消息是鄭家富也會加入拉布戰。
政治組記者表示,由於立法會選舉臨近,各黨派議員都要思量事情發展會否影響民望,建制派目前的策略是訴諸於「浪費時間、浪費納稅人公帑、為反對而反對、阻礙其他政策進度」等對泛民作出指控。

而 大部分泛民議員最大顧忌,並不是害怕被扣上以上罪名(反正早就有了),而是拉布戰是由社民連及人民力量陣營提出,甚至等同「騎劫」了,出面支持最怕被市民 當作是有關陣營的「同路人」,按剛過去的區議會選舉結果,沾上社民連恐怕沒有好下場。然而,跑立法會的行家相信,陸續有個別泛民議員會加入拉布戰。

拉布又稱「冗長演說」,是議員利用議事程序拖延動議,企圖令議會因不夠法定人數而流會,歐美國家早有不少例子,在此不贅。議會裏出現拉布,與其埋怨拖延的議員費時失事,不如先看清現實的不公義本質。

一位港聞記者對此作出精闢的比喻:「出動到拉布,等同犯人勢必被判死刑,他只能靠演說去拖延執行日期,遲點死而已。」

始作俑者推諉他人

選舉機制所限,香港立法會是由少數功能組別議員加上建制派議員把持,在六十個議席中佔去三十七席,扣除主席曾鈺成,仍有足夠票數通過任何議案,去年若不是有二十萬人上街反對替補機制,原先的議案早就通過了。

因此,經修補後的方案在舉手機器支持下一定通過,進與退的權力不在於泛民,而是緊握於政府及建制派議員手上,若說阻礙其他議程,大可撤回或押後審議,始作俑者把責任推諉他人,等同撒謊及不負責任。

在立法會近距離觀賞戰況的記者坦言,拉布的真義要花精神和心機去閱讀,但「費時失事」的表象更易討好民眾,加上梁振英在場外為建制派吶喊打氣,泛民容易在民意戰中失利。

從 立法會回到報館,有記者慨嘆:「報館裏每天也在上演拉布戰。」他表示,老總或採訪主任的權力,就像建制派那樣能掌控報道內容和方向,遇到「意見不合」時, 弱勢的記者如不乖乖就範,拉布的手法大概有兩種,一是推說「資料未齊全,某某人未覆,尚要求證」的拖延式;一是聲言「事情不是這樣,夾硬來會被投訴或對方 提控告」的恐嚇式,遇上不顧後果或不講道理的上司,最終仍會強硬執行,記者頗能明白弱勢議員的無奈。
.......


傳媒工作者

2012年5月12日 星期六

阿牛? 第一次在大陸上左網?



4楼 joinisk 07陆军 列兵  发表于 2012/5/11 11:07:15
香港人好样的,向你致敬。
57楼 qa86730219 07陆军 中士  发表于 2012/5/11 12:27:04
比起大陆,香港人的觉悟的确高很多。连香港人都看不下去了,国家应该有所动作了吧。在这样下去不是办法…… 
51楼 张伟1995 07空军 中尉  发表于 2012/5/11 12:14:51
香港跟内地不一样。内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但是香港是资本主义制度。而内地要做这种事情。要跟公安局说。香港好像是不用的。不管用不用。至少zf是 知道的。但是他没管。也许就是想弄点事情。内地不好弄。但是香港澳门可以。因为香港和澳门现在还是是资本主义制度。菲律宾的人可以这么做。那么同为资本主 义制度的香港地区也可以。在国际上好说话把。这是我的认为。如果不对。请指教、、 
45楼 大兵呵呵 陆军 上尉  发表于 2012/5/11 12:10:08
爱国 是要付出代价滴
不要说大陆静悄悄,爱国得准备好被请喝茶~~~~ 
34楼 丛林兵在沙漠 07陆军 下士  发表于 2012/5/11 11:51:45
 以下是引用阿刚的世界 在第25楼的发言:
为什么大陆没有这样做呢?反思。。。。。

是不是想有个“破坏国际友邦“罪?想的话就去。

2012年5月11日 星期五

只有穷人爱国,有钱的都爱外国

172楼 xxxxx 海军 上士  发表于 2012/5/11 12:25:45
只有穷人爱国,有钱的都爱外国,大家只要留意下比如拍建党,建国什么伟业的明星,有几个中国籍的。
有钱还爱国的是资产走不了或没门路。穷人是压根没那能力去爱国外。
我是穷人,我也想搞个游行,在中国谁敢啊?一个破坏中菲人民友谊破坏和谐社会安定团结的帽子就要了我滴小命了。要养家糊口啊!连路上的倒地老太太我都不敢救。

教科書市場的分歧


2012年5月11日

教科書市場的分歧

日前政府以雷霆萬鈞之勢,在不理會書商反對的情況下,強推電子書資助計劃,用意為減低教科書價格,以減輕家長負擔。其實,每年暑假都會聽到不少家長投訴書本費用昂貴,而政府亦會相應作出一些政治姿態,警告如果書商再不改革,就會採取進一步行動,云云。
今次教育局局長孫明揚負傷(右臂骨裂)上陣,出手雷厲風行,誓要利用電子書增加教科書市場的競爭。

賣方:要冒政治風險

根 據多年的不少報道和調查顯示,大部分教師表示隨教科書附送的教學器材並不切合需要,使用率亦不高。一般意見認為,多數用家(即老師)不會用上所有配套材料 協助教學,更有不少用家從未用過這些材料;可以說,這些配套材料實屬「多餘」。大部分有既定立場的討論和報道用以上調查作總結,其潛台詞不外乎要求書商減 少這類多餘材料和器材,然後降低教科書售價,這當然亦切合大眾期望。

在商業社會裏,如果沒有其他非商業運作的因素左右,縱然減少這類「多餘」材料,書商亦未必減低售價,兩者不一定有以上關係。雖然社會大眾均站在消費者的立場,但當中仍不乏一些較全面的評論從書商角度出發,探討他們的經營情況。

教 科書的製作過程須要較多的前期投入,書商根據教育局的各個課程內容和指引,聘請有關專業人士,編寫資料和內容,然後由另一組人員校對和審閱;過程亦須有美 術設計人員協助,負責課本的版面安排和圖畫設計,完成後才能交付印刷。在整體成本的構成中,前期製作成本佔總成本的大部分;至於每冊課本的印刷成本佔總成 本則並不顯著。

書商的經營風險在於不足的印刷量(即銷售量)未能抵消前期的製作成本。他們也須面對政治風險,即是當政府重新制定、更改課程內容或改變教育制度,書商便須大幅修改已完成的課本,再投入新的前期工作,所以他們的盈利須視乎每次完成的課本在該課程大幅修改前的時間長短。

因此,我們會看到書商為求每年迫使家長購買新書,不能重複使用舊書,所以在內容或設計上作出一些輕微改動,令他們不得不就範,目的在於爭取在政府更改課程內容或教育制度前,增加對已投入的課本帶來的收入,這其實是市場自然運作的現象。

用方:只看課本內容

前 述雙方的情況,各有自身考慮,怎樣才能有效解決當前的困局?學校各科老師在每年開學前,均各自集合本身學科的團隊,開會討論市面上所有課本,選擇來年本身 學科的應用課本。從他們的專業角度評核每本教科書的利弊,再配合自己學校的方針、定位和學生水平,選出他們認為最合適的課本。在他們的討論和考慮過程中, 課本內容的合適與否,比課本的售價更為重要。

由於選擇權在老師手中,書商的宣傳方針自然地「針對」他們,所以一些書商會安排不同類型的宴會,簡介自己出版的課本內容和優點,藉此增加老師選用他們產品的機會;贈送教學器材和配套材料也是為老師着想,跟買一送一的概念沒有分別。

由於不同學校有自己的理念、定位和想法,學生水平亦有差異,所以怎樣能印刷一本適合全港所有學校的書本,是書商在策劃時的最終目的。因此,所有教學器材、附加資料和參考書籍,是書商為求適合所有學校的老師而設的。

書商知道多印材料的印刷成本相對總成本影響不大,亦知道這些材料未必適合多數用家,但深明只要某些材料或某類器材能吸引某些用家時,便能增加課本的廣泛性和實用性,即可增加銷量,所以他們不會放棄提供。

課本的用家是老師和學生,如果課本內容不足,老師便要額外花時間準備筆記,所以他們更關心課本內容,包括所有所謂附送的器材和資料;但課本的買家是學生家長,他們不只關心課本內容,更關注售價,「課本不一定要物超所值,但至少要恰如其價」。

買方:應可參與「揀書」

以 上可見,用家與買家存在實際上的分歧。回顧所有輿論和政府的建議,大部分均沒有針對問題的根本,效用可想而知;這也能解釋為什麼各方爭論多年,還沒有任何 進展。強迫書商分拆教學器材和課本、規定課本內容每年不能有明顯更改等建議,明顯是抓錯問題的重心,這些行為只是客觀環境造成的理性結果,限制這些行為並 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困局;新的電子書建議只會重蹈教科書的覆轍,因為此舉不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任何只針對書商或用家的措施都不能有效解決問題,相反,拉近用家和買家分歧,則有助收窄各方差異,更容易從中找到解決方法或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

現時很多學校已經在不同層面增加家長的參與,「家長教師會」亦已經存在多時。最初成立目的或以學生發展為主要宗旨,但今天的「家長教師會」已不只是以「學生為本」作理念,他們更多參與校內其他範疇。

就 教科書售價高昂這一環節,學校可考慮讓家長能參與課本選擇的討論,讓真正的買家在他們購買的產品上反映意見。現時,家長的教育程度普遍已比以前提高,雖然 他們仍要依靠老師的專業判斷,甄選合適課本,但斷然不會只顧書本售價而罔顧自己子女的學習質素,所以如能讓他們參與討論,書商或會調節現時的銷售策略,至 少不會增加「多餘」的配套材料而輕易抬高售價。

環境每天在變,學校能在這方面改革,將是吸引家長選校的其中一個因素。希望各方能就教科書售價高昂這存在已久的問題而努力,早日找到一個各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

作者為註冊測量師

2012年5月10日 星期四

孫公, 教科書價高企

2012年5月10日

孫公無間道促成教科書價高企

凡事有果必有因,教科書價格高企,猶如冰封三尺絕非因一日之寒,究竟誰才是造成教科書書價長高不下的元兇?

教 科書出版商如寡頭壟斷行業,主因是出版教科書跟出版一般書籍有別,因為教科書設審查機制,由教育局把關,書商要把教科書送交教育局評審,獲審批後,才可加 進「適用書目表」內,而學校為省減不必要的麻煩,縱沒有明文限制,但多只選用書目表內的教科書,因而令教科書成了一個「封閉空間」。其實,縱有新出版社欲 加入市場,但如不熟悉教育官僚的評審準則,未必能成事.故此市場上出版教課書書商寥寥可數。

當然,另一原因是市場萎縮,隨着香港出生率不斷 下降,早年全港學校每年級學生人數達10萬以上的「盛世」早不復再,當局數字顯示,2010年的中一新生只得6.9萬人,2016年更會跌至5.3萬,學 生減少,市場空間自然相應縮窄,難怪教科書出版商也由上世紀的40至50家,被淘汰至現時十多二十家。更何況,隨着學習模式改變,教科書亦有不少「取代 品」如筆記、網上資料等,老紀只想到最簡單的經濟定律,如果行業能大賺特賺,何以會愈做愈少人?

翻查過外國例子,教科書價格高昂而令負擔吃 重的情況亦出現在澳洲,當地高中至大專學生一學年的課本開支,可達1000 至1500澳元(即8000港元以上),較香港高一大截。有見及此,美國、澳洲及歐洲教育界近年於是開始推廣「網上租書」計劃,運作方式跟香港買賣二手教 科書模式相似,為學生減省教科書開支。問題卻是,這在香港難以實行,因為書商與教育局間,前者改版後者改制,於是家長便年年要掏腰包「埋單」。

至 於教育局局長孫明揚說,翻閱過一些教科書,發現已是多年前的版本,「係2003年,咩成本都番晒來。」但有書商代表就以現時小學中文書為例反駁,指坊間有 10套書,故每個書商平均只可分到50間學校的學生,根本難以回本,其實屈指一數恐怕未必,若以一本教科書賣200元為例,如能獲全港同年級十分一學生採 用,一年銷量涉及金額頂多只百萬元,當中尚未扣除著者、書店、印刷費、編輯人工、推廣費及舖租等成本開支,餘下的利潤是否真的很驚人?而如果生意只求賺回 成本,孫公不妨向同僚進言,要求電力公司與港鐵等統統減價。

以孫公為首的教育局,一邊規管教科書製造壟斷,同時卻又義正詞嚴說要打破壟斷局 面,把書價高企罪名全推向書商身上,真人示範無間道式功夫,他現時更照辦煮碗把同一審議規管機制帶進電子教科書市場,連銷售方式及售價都要規管,電子教科 書商更要屬非牟利機構。如此發展,教育局恐怕要自己做出版商,反正未來有國民教育課程,把撰寫課程工序「收歸國有」,實何樂而不為!

香港核心價值的「結構」和「生命」

2012年5月10日

香港核心價值的「結構」和「生命」

問什麼是「香港核心價值」,就必須問什麼是「香港」、什麼是「中國」、什麼是「世界」、什麼是「人類」,以及問什麼是「價值」、什麼是「核心價值」。

這還不夠,必須把這些元素恰如其分,置於中西傳統與現代的座標和進程中,渾成整全立體的結構和生命,才配稱「香港核心價值」。

幾 年來,人們談論「香港核心價值」,都是以一些割裂的抽象概念直接間接談論「中港世界人類歷史」的「核心價值觀念」,沒有把它們形成一個多維立體的「結構」 和有機「生命」。學術界如科大要問什麼是「香港核心價值」,必須建構一個多維立體「結構」和有機「生命」,沒有「結構」和「生命」,何來「核心」?

核心價值可分七層

開 埠百多年,在中西政經人文湍流中,不同歷史階段和文化DNA異同巧妙混融和接駁,香港客觀上形成一個「香港核心價值」的「結構」和生命,有它內在實體性的 組織結構、階層群族、形態層次和肌理、運作規律、原理和邏輯、紀律和代價,可以比較務實、自由自主面對和處理現代現實景象的未知和不確定的混沌虛實和矛盾 轉化。它類似(不等同)「香港性」。

從中西座標和標準交錯和歷史進程取向,看英人在中國土地百多年經營的自由港和世界大都會,「香港核心價值」的結構和生命可以高度概括為七個層面:

一、核心的核心是「私產私利」,以實體性個人為單位,自由自主有序「唯利是圖」(一反中國五千年「重農反牧抑商」文化)。

二、第二層核心是圍繞「私產私利」的行政、管治和法治(廉政是九七前二三十年才有意無意實現)的軟硬基建和「配套多體制」、政策與公私構人才,維持相對公正╱不公正、平等╱不平等自由競爭,但人人自負成敗得失後果。

三、 第三層核心是政府和官員只介入中層的自由港「交易秩序」,「唯商唯秩序」,放任其他問題和矛盾自由自主,不理社會低層生活方式和習俗,不介入形而上價值觀 ╱意識形態╱思想感情╱文化哲學╱身份認同;政府和官員預告風險、適者生存,可以不管便不管、管則到位,管不了則有進有退,有轉圜、轉化。

四、 第四層核心是香港對外向全世界開放,納入世界軌迹,跟全世界競爭;對內開放空間任由各方各種利益和人文生活自由自主、自生自滅,政府和官員千方百計消減社 會公眾期望;各行各業或全社會出政經大事,危機過後,政府和官員半真半假調查檢討審訊,回歸英國政經體系和人文底蘊。

五、第五層核心是由教 育開始,培植「小圈子」精英層,建立穩定政經代理人和管治和行政工具,系統化一步步培育政經公私機構的一層層人力和人才,形成建制內外的 Meritocracy(管治和行政的代理人和工具「高質」任免安家升擢,由文書、紀律部隊到專業職系,最高是「親兵」AO),不傳之秘是重大管治和政治 的「現實現象」與「政策施政」之間的對流轉化關係。

割裂概念如瞎子摸象

六、第六層是接收一波波內地和海外難民 和移民,以各階段的「香港核心價值」和「香港方法」化負累為資產,戰後隨着社會穩定、人口增加,「香港」政經和教育、社會和人文體積大幅擴張,強化「香港 核心價值」和「香港方法」的結構和規律、座標與標準,全社會全民一步步朝「(類)現代」「正常社會」邁進,七八十年代達於黃金期,大規模社會流動,形成中 產社會,顯現「香港性」,主要的本質性不足是民主化。

七、第七層是隨着九七問題,全社會全民一起補百多年「香港核心價值」和「香港方法」的不足——民主化,爭取由中產社會轉化為完整、正常的公民社會,「垂範」中國。
憑着這「七寶樓台」的座標和標準和取向,香港的辦事方式、觀念意識和知識、思想感情和現代世界接軌和互相認同,進入二百年來中國不知、不屑、不能進入的「(類)現代生活方式」,告別或偏離五千年中國傳統的「必然、自然、應然、實然、已然、偶然、或然、全然」。

它不可能北上複製,只可能配套存在於香港一千平方公里之內香港樓價這麼高,是這個「香港核心價值」的「結構」和「生命」最明顯的物質呈現。香港可能是幾千年來第一個「以個人為單位、不靠神仙皇帝、靠自己自主自由自決又心甘情願接受得失後果」的中國人社會。

香 港的不足,是沒好好跨科綜合、出入現實現象和理論理念、知己知彼的反省和總結,百多年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幾年來談的「香港核心價值」(例如自由、多 元、民主、人權、廉政)主要不外七層中第二層和第七層的零敲碎打的割裂概念,如瞎子摸象,成不了體系,撐不住香港、撐不住香港一制、撐不住「一國兩制」。


香港學協會主席

五大範疇推斷香港2017處境


2012年5月9日

五大範疇推斷香港2017處境

在過去短短數月,香港政壇可謂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筆者翻查近日的新聞,嘗試從中理出一點頭緒來,推測香港2017年的境況。

在分析的過程中,筆者不斷問自己一個問題:假如由我掌管香港,到底會如何擺平各個利益集團呢?筆者於下文逐一分析公務員、金融界、傳媒、法律界和商界這五個範疇,審視大環境將如何變遷。

公務員:攤薄滲透

首先假設我們身處古代,有一個將軍統領百萬大軍,而皇帝希望收回他的兵權。皇帝如果直接把將軍召回,然後赤裸裸地沒收兵權,將士絕對可能因而造反,所以這是下策。
較為安全的做法是攤薄滲透:先在軍中加插幾個中將,幾十個末將和幾百個上校,將自己的心腹滲透進軍中,把現有的兵權攤薄。數年之後,軍中有一大部分將士既然都是皇上直接提拔,自然亦效忠於皇上,兵權就間接地收回來了。

香港現在有16萬公務員,這批人大部分都是由港英系統訓練出來的;問題是,政府的日常運作是由公務員維持,但特首卻是由1200位選委選出來,因此,公務員和特首兩者不一定合得來,選舉前就有一群高級公務員撰寫公開信。

公務員架構近年來發生了幾項轉變:①於各部門加設政治助理、②把三司十二局擴大為五司十四局,加插副政務司司長和副財政司司長;③非香港永久居民陳冉在並無特殊技能的情況下「北女南調」。

當政府每增加一個新官職時,舊港英公務員的勢力亦同時被攤薄。如此數年後,公務員和特首不咬弦的問題便會不再存在。

金融:建立後備香港

原則上,香港金融業的發展要走三大步:(1)幫助內地企業上市,(2)開拓離岸人民幣市場,(3)過渡至瑞士模式的財富管理中心。基於功能組別之「助」,建制派在議會佔大多數,令中央在香港永遠有一定的話語權。不過,當民意的反彈力度太大之時,中央亦不能「霸王硬上弓」。

由於中央對香港並沒有徹底的控制權,把離岸人民幣中心設在香港,並不完全符合金融安全的原則。中央因而需要兩手準備,在加強對香港和內地的融合的同時,亦設立一個「後備香港」,這就是深圳前海。

前 海的整個規劃有幾點是值得留意的:①法制是由香港和深圳共同建立,部分司法機構人員將由香港人擔任,借助香港的司法優勢;②借鑑香港,成立如廉政公署的機 構;③建立金融中心必須有人才,而前海在香港旁邊,要聘請大量金融從業員不困難;④興建機場快線,連接香港和深圳兩地的機場。

就算2017年人民幣仍未自由兌換,只要前海作為離岸人民幣中心的地位確立,中央確實沒有什麼需要再倚重香港。當人民幣自由兌換後,由於內地股市的成交較香港大,「錢」會自動流回內地。至於中國能夠龐大至足以支持上海和香港兩個金融中心云云,在邏輯上是不成立的。

隨着內地展開新一輪的金融改革,筆者擔心香港的金融業將被上海和新加坡邊緣化。假如筆者不幸言中,相當多專業人士(如律師和會計師等)亦會被波及。

傳媒:收購價值增

最近數年,傳媒的自我審查愈來愈厲害。整頓港台被盛傳為梁振英的四大任務之一,吳志森被踢出港台,敢言的報章買少見少,免費電視發牌一再延期;正當傳統媒體面對諸多制肘,反對聲音轉戰網上之時,政府便企圖通過「網上23條」,並繼而推出國民教育。

香港的情況相當獨特,民眾受西方的民主和言論自由等思想影響,但是特首並非一人一票選出來,沒有民意授權進行大規模改革。若果不逐一消滅反對聲音,實際情形是根本無人能夠管治香港。

一直以來,經營傳媒需要大額投資,但是整體回報卻不高。在當前的大環境之下,就算經營溢利不高,傳媒卻有一定的收購價值。以《成報》為例,該報近年銷量雖然不高,但是去年卻由有解放軍海軍背景的廣東利海集團入主。內地資本南下,入股香港傳媒,恐怕是大勢所趨。

司法:獨立性被削弱

香 港作為中國的特別行政區,其法制有一獨特之處,就是人大常委會有《基本法》的最終解釋權。換句話說,人大釋法可以凌駕終審法院的判決。維基解密揭露 1999年首次釋法時,終審法院常任法官包致金及另外四名法官曾經一度考慮請辭,早前包致金透露他願意延長任期,但卻沒有人提出邀請,有論者認為是跟包官 反對釋法有關。最近傳媒盛傳將出任律政司司長的袁國強,是廣東省政協,他明顯地是中央信任的人才。

西方社會信奉法治,認為有紛爭就應該交由法律解決;人治則認為法律終歸為人民服務,所以釋法亦無不可。就雙非一事,律政司司長黃仁龍亦強調釋法不能輕率而行。自回歸以來,香港已經釋法4次。香港每一次釋法,司法制度的獨立性就削弱一次,亦由法治一步一步走向人治。

商界:政策風險提升

自 古以來,官有權,商有錢。官在政策上的決定能夠左右商界的利益;與此同時,政府亦要借助商界的資金作地區發展,增加稅收和製造就業。因此,任何國家都必定 有防止賄賂官員的法例,分別主要是執法程度有多嚴謹。近日郭氏家族和許仕仁捲入貪污案,「大劉」牽涉在歐文龍一案中,連唐英年亦因向選委提供紅酒而被調 查。傳統上,商界是親建制的,但目前的情況可能有變。商界若有人積極不合作,香港將變得難以管治,所以我們要留意廉署會否變成降服商界的一把刀。

候任特首梁振英接受《金融時報》訪問時表示,希望新政府更加積極,打破過去本港「小政府、大市場」的管治模式,令營商的政策風險提升。以雙非配額為例,醫院在作出大額投資後,雙非配額卻在一夜之間變成零,醫院的投資瞬間便「凍過水」。
任何現在壟斷市場的企業,可能因為政策上的轉向而頓失優勢。在這種環境下,商界的政治解讀能力變得異常重要。

結語

作為一個生於斯,長於斯的香港人,筆者當然希望香港能夠永遠繁榮下去,但最近的轉變實在令人擔憂。

平心而論,管治香港幾乎已經變成一個不可能的任務,我們亦不應期望梁振英及其管理團隊能夠力挽狂瀾。筆者亦只能祝福他們一切順利,逢凶化吉。


中門大開:禍福難料

鄭汝樺 Eva應該會離開官場,正是典型劣幣驅遂良幣結果。佢同林鄭分別係一樣係硬淨之人,但 Eva就手段圓滑得多,唔會隨便發難砌自己人。林鄭身為發展局長,下邊有唔少署歸佢管轄,亦要同不少政策局合作。但她以為自己最叻,其他局奉旨要撐佢,否 則就視為對頭敵人,或懶散官僚,所以在政府內部四處樹敵。

CY借林鄭高民望「碌卡」

至於振英是否對她官場口碑一無所知?非也,振英算盤只是借林鄭高民望來「碌卡」,至於是否委以重任,推動施政,未必。首先在九七後特首強、政務司弱之勢已 成。舊港督冇政綱,冇得問責,超然於本土政治,所以才推布政司站台前。肥彭就更毒,為向北京推銷行政機關原班過渡,大吹大擂,將公務員捧上天,為陳太造 勢。

回歸後董陳之爭,主因係董大有為施政,充滿宏觀戰略性思維,吹到天花龍鳳,但執行起來無法配合公務員一套資源分配程序,陳太成為代罪羔羊。到 董連任後,推行問責制,意圖建立自己政治班子,取代保守政務官,結果新班子表現浮躁,無章法可言,23條一鋪清袋。當時煲呔任政務司,也是投閒置散,準備 執包袱走人。至曾上董落,頭兩年許仕仁回巢當政務司,權力已移至特首辦,唐英年時代也如是。

政務司虛位化,歸根究柢,並非乜嘢現任特首猜忌下任儲君,互相爭權所至,而係當特首有自己一個施政藍圖,要向中央及本土民意交代負責,必然會越站越前,快速回應,爭取高民望。

政務司退居幕後

政務司角色變了 House Keeping,先擺平政策局之間內部爭拗,做好協調及溝通,其次係幕後同建制派摸底,作政治游說拉票,確保出台時政策法案有足夠支持力,至於掌聲就應留予特首。

上述工作都係要低調,高超政治手腕及靈活走位,而非羅范、葉劉、林鄭一門路數。若明白當中遊戲者,以低民望為由棄用林 D9已非高明,起用新面孔作政務司也應是鄭汝樺,而非目中無同僚的林鄭。

添馬男

2012年5月8日 星期二

洗腦教育

2012年5月8日

黨報奇談「洗腦教育」

老紀早說過,推行國民教育是下屆特首必須執行的四大政治任務之一,說時遲那時快已一語成讖!香港 推行國民教育事在必行,教育局早前公布將於2015學年及2016學年,在中小學全面開展德育及國民教育科,但由中學生組成的組織學民思潮就在下周日發起 遊行,堅持當局要撤回課程,眼見反對聲音甚大,被視為黨報的《人民日報》昨天就發表文章,反駁課程並非洗腦。

誠然,國民教育實有其必須,但重點是課程內容跟推行手法,究竟《人民日報》有何高見能為洗腦批評平反?老紀亦願聞其詳,卻實在大開眼界。

該 報先指國民教育並非中國獨有,並引用香港青年交流促進聯會創會主席龍子明所援引的一份國外研究,指從1870年到1970年間,在憲法中訂明國家有義務提 供國民教育的個案,由43個增至139個,更舉例指美國、法國、日本、韓國、新加坡及俄羅斯等地都有國民教育,問題卻是,有關地方均有民主政制,連發展最 慢的俄羅斯,都可全民普選國家領袖,如此例子,更似是斷章取義。

至於為洗腦說平反,《人民日報》先後引述《香港商報》的評論文章、香港中華 文化發展聯合會黃富榮的撰文(文另見於《大公報》及《文匯報》),以及資深傳媒人梁立人之說法,指「洗腦是個偽命題」,惟引用的傳媒全面傾斜,梁立人更曾 發表「愛國就要支持共產黨」偉論,說服力可謂「驚天地、泣鬼神」。

老紀不欲因人廢言,黃富榮指學生有自由選擇及自發學習過程,故大家應對學 生多一份信賴,被洗腦之事絕不會發生;梁立人更指斥「只許西方思維對人洗腦,而不允許愛國主義洗腦存在」,梁立人之說,承認洗腦存在,對「洗腦是個偽命 題」已不攻自破,至於黃富榮的說法,荒謬程度就恍如放任年輕人接觸毒品,然後認為他們有自主思想故會說不,如此來推行國民教育,怎能不提防?

香港經濟管治水平的衰落

2012年5月8日

香港經濟管理不容再失陷

筆者曾經指出,美國聯儲局的貝南奇教授、英倫銀行的金默文教授、Charles Bean教授,以及歐洲央行的德拉吉博士均是具有深厚「經濟理論基礎」和醉心於「宏觀經濟管理」的實戰型經濟學者,他們均有能力把經濟由深淵邊緣拉回來。

即 使是新加坡,也傾向找較具經濟理論基礎者來管經濟(新加坡經濟決策部門有許多經濟學博士),令整體成績尚算不錯。反觀香港,自夏鼎基以後,在選擇經濟管理 班子時卻嚴重忽略「經濟理論基礎」和「嚴謹遴選」的重要性,以致其後出現太多冒牌經濟管理專家,繼而造成許多嚴重的經濟管理失誤。

失陷一:商界必懂經管

筆者首先回顧香港經濟管理水平的興衰,從而突出提升現今經濟管理水平的重要,它關乎香港經濟能否再度中興,以及能否妥善消解今天經濟、社會和政治的深層次矛盾。

香港經濟管治水平的衰落,其實始自滙豐大班彭勵治接替夏鼎基。相對很多人而言,彭勵治已是較懂財經的人選,但他的經濟管理水平和基礎理論訓練,與勝任財政司應有水平仍有一段差距(如1980至1983年因貨幣供應管理失誤,造成經濟過熱和高通脹)。

不 過,夏鼎基畢竟留有一些經濟人才和體制,如當時大型基建均須經過財經事務科評審,掌管此科者是一名來自英國的經濟學博士,也是任志剛的上司;加上有急事可 由英國央行調派一些專家前來協助處理(如1983年因回歸問題,港元和金融市場出現頗大動盪,迫使港府向英國央行借調專家,並採用聯滙制度),當時經濟管 理的成績還算可以。

不過,這卻加深港人以為「商界人才便有足夠能力管理和發展經濟」的誤解,並踏上香港經濟管理水平每況愈下的第一步。

及後的翟克誠、曾蔭權,以至曾俊華,香港經濟管理已跌至不能見人的水平,期間的一些經濟問題(如樓價飆升)進一步爆發,並累積了許多的政治和社會的深層次矛盾(如貧富懸殊、仇富心理和偏激者能勝選立法會)。

失陷二:容許資產泡沫脹大

以曾蔭權為例,連基本的大學經濟學課程也未讀足(甚至不是大學畢業,只在哈佛惡補一年的速成班,並死記硬背市場可解決任何經濟問題),相對於夏鼎基的「經濟理論基礎」,你說當中有多大距離?各自造成的結果會有多遠?

其中一例是1991至1997年資產泡沫期,包括任志剛和曾蔭權在內的香港經濟管理人,他們並非如外界所想的可以管好經濟,否則,他們一開始便不會容許資產泡沫脹得那麼大;期間,他們的言論也反映本身未有充分明白到多年工業空洞化所帶來的隱憂。

相反,新加坡卻真的能避免產業空洞化。一個較具水平的宏觀經濟管理者,應能在事前判斷泡沫是否正在形成、泡沫形成後的風險,以及採取什麼適當措施消除泡沫。即使相對於新加坡近期數次的壓抑樓市措施,任志剛當年的表現也是低級數的。

筆者無意在這裏刻意貶低這位三料師兄(他是筆者中學、港大和倫敦經濟學院的師兄,不過他讀的是統計學碩士,而非筆者的經濟學博士),而是他的「經濟理論基礎」不足以令其看出一些複雜經濟問題的來龍去脈,以及想出破解之道。

任 志剛早前還重申那條「積極不干預」政策。稍為對「國際貿易」或「發展經濟」有點認識的人,均知道香港和亞洲四小龍在六十至八十年代中經濟之所以起飛,均是 源於採取「出口導向」政策,即是「本身有大量廉價勞動力、有周邊廉價物料供應和有來自歐美對廉價產品的龐大需求」;而積極不干預是相對於其他發展中國家採 取了錯誤的「進口替代」政策。
不過,任、曾和許多冒牌經濟專家卻視「積極不干預」為靈丹,其後更把它扭曲為一切讓市場力量處理即可。結果 是,讓1991至1997年的資產泡沫埋下其後資產價格暴挫的底因,造成當時的產業空洞化;領匯「一鑊泡」;近年樓價飛升造成貧富懸殊、居室愈益細小、供 樓或租金壓力巨大和引申出來的一系列深層次矛盾。

失陷三:迷信「積極不干預」

經濟學者重視市場力量,因為它是一個「力」,能否造福人群,也得看市場的結構和環境。即如流水一樣,地勢和水量合理則可導之灌溉千頃良田、提供用水和水上運輸;若地勢不佳或水量過多,則可淹沒良田和翻船浸屋(即資產通脹可造成經濟過熱、貧富懸殊和金融風暴)。

重點是,如何規範和誘導市場的「力」去造福經濟,過熱時作出適度干預,過冷時作出適度刺激,在樓市有嚴重市場結構和貧富懸殊問題的前提下,要提供足夠公屋和居屋予中下階層。

在經濟發展上,也應揚棄「不干預」的迷信枷鎖,研究如何可以低成本、高效益的方法協助相關產業越過發展障礙和局限後,可自我大幅發展,這才叫善用市場力量。

最 後、最重要的是,必須提升香港經濟的管理水平,否則香港過去二十年之敗,將一再重演。提升之道,是引入多個有足夠理論基礎和對口的實戰型經濟學者,加入相 關經濟部門當正或副手,透過他們的工作歷練,培養經濟管理人才;這裏的重點是,多問行內人和嚴謹的遴選制度:夏鼎基之前未當過財政司,貝南奇之前也未當過 聯儲局主席。


作者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經濟系教授(本文觀點與作者所屬大學無關)

2012年5月5日 星期六

拉布戰,好得很!

探針:拉布戰,好得很!

2012年05月05日

人民力量兩位議員,黃毓民和陳偉業,就立法會遞補機制、「網絡廿三條」草案,事先張揚大打拉布戰,各提出超過一千三百多項修訂,拖延通過不得人心的法律草案。

拉 布戰術令政府官員頭痛不已,建制派更破口大罵,指為無聊、浪費時間和公帑。民主派立法會議員也一早表示,遞補機制法案二讀通過,進入委員會審議階段,就會 杯葛會議。泛民拉隊走人,除非建制派議員緊守崗位,全程出席,否則隨時有流會危機。果不其然,拉布戰還未開打,就因為出席人數不夠法定的三十人而流會。

建制派議員沒有足夠人數留在議事廳,政府官員也無心戀戰,否則沒理由不大包圍出盡力保證建制議員回來開會。拖延戰術還未出招,就令立法會不夠法定人數而導致流會,建制議員和政府官員實在是咎由自取,還好意思開口罵人,把責任推到對方身上。

黃毓民、陳偉業的所謂拉布戰術,並非甚麼新鮮事,其他民主國家一早出現過。在野黨勢寡力弱,沒法阻止不得民心的政策或法律通過,用盡方法拖延。議員拿着厚厚的書本,包括聖經和憲法,逐字逐句朗讀,讀完,再由其他黨友補上。

日本的做法,除了冗長發言,還有「牛步戰術」。議員要記名投票,從座位行到投票箱,可能只需半分鐘,但反對派議員卻牛步慢行,拖長到三分鐘,一百個反對派議員,就把投票時間拖至少五小時以上。

牛步戰術」有沒有實質效果?若單看議會運作,多數情況下都是徒勞無功,議案或法律最終都得到通過,只不過是延遲了而已。但「拉布」也好,「牛步」也好,引起社會關注,輿論反應,市民討論,突顯制度的荒謬,這通通都可以做到,並非完全沒有實質作用。

日本反對派用「牛步戰術」,成功例子也有不少,拖延超過午夜十二時而使法案失效,又試過令稅收法案實質流產。因此,拖延戰術不只是徒具形式,如果運作得宜,也能發揮效用。
現時,只有黃毓民和陳偉業參與拉布戰,泛民其他成員並沒有積極參與,只用杯葛會議來被動配合,這樣,不能把拉布的效果發揮到極致。

泛 民議員說不會「為拉布而拉布」,這態度根本大錯特錯。在議會內,泛民是小數派,根本無力阻止惡法通過,唯一出路,就是在議會外發動群眾,用社會運動來阻撓 惡法。採取拉布戰術,爭取時間,裏應外合,讓運動成長壯大,反過來對議會施壓。但不少泛民議員早已變成議會動物,只懂討價還價、游說官員,視社會運動如無 物。要他們出位出格,無疑緣木求魚。

今年是選舉年,建制派也嗅出燶味,同意押後審議「網絡廿三條」,甚至放出聲氣,延遲到下一屆再議。在不少政治議題上,泛民的政治觸覺比建制派遲鈍,已是不爭的事實。

吳志森

勿歧視民建聯盛男

女人仔看 Tec:勿歧視民建聯盛男

2012年05月05日

盛女當道,高絲閒來找朋友吹水,相約當護士的朋友 Y到樓上 Cafe,她一坐下點了杯泡沫咖啡,咖啡未到,便開始訴說:「最近有人追我……」「有人追唔係好事咩?點解愁眉苦臉?點識㗎?」我問。「有次去舊同學個生 日 Party識咗,開頭都冇乜點,咪約吓食飯,傾吓電話咁囉,點知有次佢約我上佢屋企……」「唔好吊我癮啦,照講啦!」高絲按捺不住。

「佢話煮飯畀我食,我見佢間屋都幾大,應該一表人材,上到去見到佢有好多相,一睇,全部背景都係酒樓去飲嘅相,同啲名人合照,我問佢係咩人,佢話係佢啲前輩,支支吾吾咗一大輪,佢先同我講,原來佢係民建聯嘅黨員。」 Y說。

交友無分政黨背景

「民建聯黨員有乜唔好呀?同阿爺咁熟,着數都多啲啦,唔係邊有大屋住喎!」高絲安慰她,但她沒有理會:「佢一表露身份,我諗番就知出事,我好多朋友都唔鍾意民建聯,覺得佢哋有人唔做,走去做奴才,我假假哋都係盛女一名,群埋佢咪影 Cheap晒?」 Y激動地說。

「咁你嗰晚同佢點?」我問。「佢仲想點喎,我求其食完個飯就走,之後佢打來我都冇接。都怪我冇帶眼識人啦。」

朋 友感情事,高絲通常聽過就算,很少過問,但也忍不住說句:「民建聯黨員都係人,應該平等對待,如果你歧視佢,你咪同佢哋一樣,都覺得人有等級之分?」 Y默然。「當然,感情這回事,唔夾就唔夾,佢信仰民建聯,好大程度反映佢人格,覺得唔啱,就禮貌地婉拒,做個有教養盛女,唔好因為佢嘅身份而歧視佢。」

Y聽後,像想通了:「我諗係因為佢價值觀而唔鍾意佢,而唔係佢身份,下次佢打嚟,我一定接!」高絲呷了一啖鮮奶咖啡,向她會心微笑。

高絲

2012年5月4日 星期五

什麼才是「好打得」?

2012年5月4日

什麼才是「好打得」?

據報,梁振英的管治班子已經初步底定,三司的人選可望落實,只待中央拍板。三司人選分別為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律政司司長則是曾任大律師公會主席、現任廣東省政協的資深大律師袁國強。

梁振英要力爭林鄭月娥出任政務司司長,主要因為她是現行問責官員中民望最高、「最打得」的官員,有助提升和鞏固以梁振英為首的下屆特區政府的管治威信,否則由中聯辦屬意的現任政務司司長林瑞麟連任,便會拖累梁振英的民望。

高官「打得」 市民「捱打」

其 實,所謂「好得打」的問責官員,真是見仁見智、觀點與角度的問題。如果站在建制派和特區政府的立場,任何問責官員,不管以任何手法,只要可以有效執行政府 政策,儘管千夫所指,完全與民眾利益對立,也會視為「好打得」的官員。但站在民眾的立場,情況則可能完全相反,因為愈是「打得」的官員,愈是意味普羅市民 「捱打」,公眾利益往往會受犧牲。

這是一個典型高牆與雞蛋之間的問題。不知就裏的普羅大眾,切勿糊裏糊塗,受特區政府和親建制的輿論搬弄,胡亂向受吹捧為「好打得」的高官打高分,因為到頭來只會長高官志氣、滅人民威風,最終吃苦頭的還是普羅市民。
過 去得到建制和傳媒吹捧「好打得」的高官多不勝數,隨便一算,便有視教師如草介的教育界沙皇前任教統局局長李國章,以及其得力助手羅范椒芬,任內一直以高壓 手段力推教改政策;至於當年一手包辦二十三條立法的推銷工作、完全罔顧民意、一意孤行的前任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也一致「公認」為「好打得」的能吏。

至於被譏為「人肉錄音機」、經常以歪理推銷政改方案、尤其是剝奪人民投票權利的「遞補機制」草案的前任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林瑞麟,中聯辦和建制派也視他為「好打得」的官員,不然他便不會獲擢升為政務司司長,至今仍然是中聯辦最屬意的政務司司長人選。

「硬淨」手法 惹來爭議

至於曾獲曾蔭權公開稱讚「好打得」的現任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為官三十二年,一向工作勤奮,事事親力親為,幹練強悍,一向予人「硬淨」的感覺,其實任內卻是劣績斑斑,並非以民為本,真正為人民服務。

2003 年,林鄭月娥出任社會福利署署長,期間發生一宗慘絕人寰的倫理悲劇,一名年逾八十的老邁母親遭不肖子強迫街頭行乞,身為署長的林鄭竟然表示虐老問題難以處 理,理由竟是政府沒有確切掌握有關數據。林鄭月娥麻木不仁的官僚作風,正是被吹噓為「硬淨」和「好打得」的典型表現。

同年,林鄭月娥調任房 屋及規劃地政局常任秘書長,協助局長孫明揚處理維港填海爭議。當時高院裁決司法覆核政府勝訴,「好打得」的林鄭月娥即得勢不饒人,立即跑出來以勝利者姿態 宣稱政府的填海決定「合法、合情、合理」,並同時宣布政府將於一個月內恢復中環填海工程,完全不把反對填海的民意放在眼內。所謂「好打得」的林鄭月娥,其 實就是官威十足,一旦大權在握,便不顧一切,橫逆民意。

2004年,林鄭月娥負責處理綜援和社會志願機構的一筆過撥款問題,由於手段過於霸道,激起民憤,成為眾矢之的,甚至禍及子女,備受壓力,結果她以方便和照顧子女在英國讀書為由,要求調任香港駐倫敦經貿辦事處常任秘書長。

後來,在前任政務司司長許仕仁力薦和賞識下回巢香港,出任民政事務局常任秘書長。傳聞目的旨在監視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一舉一動,可見在許仕仁心目中大有潛質做政務司司長的林鄭月娥,確有過人之處,非泛泛之輩。

現 任發展局局長的林鄭月娥,年前處理皇后碼頭遷拆事件,因為率先響應特首呼籲,走入群眾,毅然單身匹馬,出席民間反對遷拆皇后碼頭人士主辦的公開論壇,由於 勇氣可嘉,兼且表現得體,沉着鎮定,盡歛過去霸道的作風,令人耳目一新,結果獲得輿論普遍好評。但細看之下,林鄭月娥不過是虛晃一招,除做了一場得體的公 關騷外,根本沒有以理服人,最終還不是一樣以暴力解決皇后碼頭遷拆事件惹起的爭議。

身為「能吏」,馬頭圍舊樓倒塌引致住客不幸喪生、惹起全 城關注的劏房和僭建問題,林鄭月娥至今也沒有妥善解決,還因為一套法律,港九與新界執行有異而給申訴專員黎年批評,結果令新界僭建問題曝光,成為全城聚焦 的熱門話題。說真的,在處理新界僭建問題上,林鄭月娥其實欺善怕惡,已經讓了步,並非要強行拆卸,所謂依法執行,是公眾的錯覺而已。

所謂「能吏」 錯覺而已

在強拍舊樓的問題上,林鄭月娥成功把收購條件放寬,由八成改至九成(九成改至成八成?),最大得益者是地產商而非慘遭強收物業的小業主,「好打得」的「能吏」,究竟為誰服務,一清二楚。

我 曾在本欄撰文指出,「好打得」的林鄭月娥只是欺善怕惡,對於奉公守法的普羅市民才寸步不讓,鐵面無私,對於奸狡權貴和來勢洶洶的鄉事派,則每每作出讓步, 給盡好處。例如對待景賢里和何東花園的業主,便兩副不同面孔,前者竟然可以景賢里旁的人造斜坡一塊地盤面積比率相同的地皮跟張從橋「地換地」,還大開綠 燈,放寬物業的高度限制,讓業主可以輕易牟取暴利;後者則以強權力壓人家就範不果,於是把責任交回行政會議定奪,推卸責任。

凡此種種,足證 所謂「好打得」的「能吏」林鄭月娥、林瑞麟、葉劉淑儀、李國章、羅范椒芬,其實只是特區政府和建制的寵兒。因此,大家千萬不要有不必要的美麗誤會,「好打 得」的高官只會有利高牆,捱打吃苦的卻是雞蛋的平民百姓而已。最新的例子就是,公眾尤其是年輕人視為「惡鷹」的警務處長曾偉雄,他以鐵腕手段對待示威抗議 人士,也就是今時今日「好打得」的一哥。

2012年5月2日 星期三

大陆免去香港几万亿的税,我们去生点孩子怎么了?

[原创]大陆免去香港几万亿的税,我们去生点孩子怎么了?
10573 次点击
69 个回复
0 次转到微评
tv002 于 2012/4/30 12:18:51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

中国中央每年免除香港几千亿的税收,香港回归10年,这起码免几万亿的事了,这些钱哪去了?都进了香港人的福利进了香港人的腰包。香港让我们大陆人去生点孩子怎么了?

大陆到香港的双非儿一年能花你们多少钱?就算一个时一百万,一天2000万,一年才几十个亿?这些钱和免去的几万亿税金相比简直九牛一毛!

这要在英国殖民地时代,那时香港人你们不仅每年要把大量税收上贡给英国国库,还要承担驻军的费用,如此你们能有今天的福利?香港人的今天完全要感谢大陆不征你们税的好政策。

大陆一直支持香港的经济的发展,不说别的,就单论自由行就给你们贡献了大量源源不断地收入。经济增长了,香港ZF多收了税。。你们的市民福利才有所提高。

大陆的人口负担很重,香港帮我们分担一下怎么了,香港人怎么这么自私?都是白眼狼。

香港医院资源床位不够,你们不会扩大医院的经营规模吗?这个问题很难吗?

我们大陆人去生孩子也不是白吃白喝白住,都要给钱的,这给你们增添了许多医院的工作难道是坏事?大陆孕妇去香港给香港医院增加了很多的收入,这难道不好吗, 白痴香港人!



==================================================
 回帖人:guyhk2

第一:97前,英國政府從來沒有向港府徵稅,港府擁有財政自主權.港府1855年開始就能夠自給自足,財政獨立.之前靠英國政府援助.

第 二: 97前,港府負責一部分駐港英軍部分費用,那是因為駐港英軍有在香港本地招聘人員入伍,例如:好多本地印度籍,巴基斯坦籍,印尼籍等人員加入,也使現在有 好多印巴籍土生土長香港人存在,那麼,港府負責部分費用也是理所當然的.現在共軍駐港部隊,並沒有在香港本地招聘人員,所以根據基本法規定,港府也不用負 責其費用.

.......



========================================================


 第 56 楼 日暮云疏 2012/4/30 17:12:56 的原帖:    港府还真是没有这个权力,因为这个在港产子可以落户是当年法院的裁定,如果政府拒绝孩子落户是属于违法,这在一个法治社会使不能容忍的,曾荫权不是没有呼 吁过取消落户规定,但是从法律的角度来讲,这样的要求不合理,因为拒绝在本地出生的孩子享有与其他孩子一样的权利有违法治精神,所以只能依靠政府通过其它 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而不能够为了政府管制的需要而随便更改法律的判决,这是法律的尊严和法治社会的基础。梁书记是地下党员,心中没有法律观念,在他一贯 的想法中,法律是为领导服务,领导说什么就是什么,所以他才敢在还没有正式上位前就放话说双非在港产子不能落户,梁书记这样实际上是违法行为,不过作为我 党党员,违法算个鬼!
     

 至于说占用资源的问题,上面有人说那些双非家庭经济条件好不影响香港,但是起码在以下三点对港人影响很大:

一、大量内陆孕妇赴港产子,已经导致香港本地孕 妇没有足够的床位进行生产了,而床位、医生、护理人手都不是短时间内凭空可以增加的,LZ说增加人手,以为这很简单,事实上这不容易的。医护人员都是专业 人员,必须受过专业培训同时还需要得到香港有关机构的认可,这不是短时间可以做到的,除非医卫局违法,直接拉一批人过来直接上班。——凡事都有代价。我承认,这确实是个问题。是不是必须用到禁止“双非”这样极端的政策呢?这样的极端政策难道没有代价或者代价会更小吗?

 二、双非落户规避计划生育,有一部分是,但另外大一部分是冲着教育去得,这个对香港教育的冲击已经形成了很大的影响,现在香港一些小学和中学内地子女和本地子女已经有冲突的趋势。——你说的不完全是事实。在港上学的“内地子女”,其中绝大部分是“单非”,即父母(多半是父)其中一方为香港居民,但他们在内地出生成长(因种种原因其中不少还是或者曾经是内地户籍),直到学龄才赴港上学。

 三、 对香港中下阶层影响很大。LZ认为去港生产都都有经济基础,这恰恰是问题所在,因为他们有钱,所以他们抬高了物价、房价,加剧了交通、医疗卫生及其它公共 资源的拥挤,抬高了私人服务的价格水平,同时让奢侈品挤压了实惠产品的空间,这些对于香港中下阶层的打击都是很厉害的。而一个良好的社会,它是必须优先考 虑社会上承受能力较低的民众的承受能力的,仅凭这一点,港府如果是一个拥有基本责任感的政府的话,也必须采取措施组织双非产子现象。——关于这一点,其实目的为产子者只占赴港旅行者总数的极小一部分。要解决这个问题,要坚持以这种思路解决问题的话,显然,禁止大陆人赴港旅行才能解决问题。仅仅禁止双非完全无济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