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5日 星期五

特首自評任內「三得四失」千秋功罪學者意見分歧

2012年6月15日

立法會的議事堂內,昨天上演一幕「長官的再見」!行政長官曾蔭權在任期結束前倒數第16天,出席任內最後一次的答問大會,接受議員最後的質詢,同時回顧自己任內的功與過,並為任內備受批評的政策範疇,作出最後的解釋。

他 總結自己的工作,坦承未能盡如人意,又自評施政有着「三得四失」;得者,是任內三件開心事,包括成功為最低工資立法、08年金融海嘯後獲立法會迅速通過千 億元信貸基金,以及通過2012政改方案;至於四失,就是他在07年競選連任時,曾作出共173項承諾,最後只完成或已啟動169項,餘下四項包括為社企 提供合適的法律形式、私人醫保稅務優惠、降低利得稅稅率至15%及強積金自願供款免稅額,就成了自己失之所在。

中國人重視評功論過,老紀嘗試整理曾蔭權80多個月當政紀錄,並由政治學者分析他任內的「功過清單」,雖然最低工資立法能照顧基層,但在民生議題上,由於貧富懸殊加劇,加上樓價高企,造成民怨沸騰而大大扣分;至於特首政務官出身,其精英心態就反令他缺乏改革意志。

特首曾蔭權昨天出席任內最後一次的答問大會,立法會議事堂內,卻沒有再出現特首跟議員的唇槍舌劍,「交手」戰況頗一面倒,多名泛民議員毫不留情向他「開火」,縱然他的任期只餘下10多天,但多名議員在提問時,仍直問他是否會就早前的「貪曾」風波提早下台。
換 作往時,大抵特首早已趾高氣揚作出反駁,但曾蔭權昨天只是「頭耷耷、眼濕濕」,表情肅穆稱自己不會辭職也不會再就事件道歉,但同時「說之以情」,自爆自己 感到最近三個月以來,「天天都是淒涼時刻」,每晚反省的時間比過去更長,更少有地「認衰」,坦承自己的工作未能盡如人意。

究竟七年任期,何以變成今天如斯田地?或許在探究之先,得先從特首自上任後民望之變化開始了解。

港 大民意研究計劃在曾蔭權上任後,每月均會進行一次民調,就他的表現作評分,老紀翻查計劃的數據,2005年6月,曾蔭權挾72.3分極高民望從董建華手中 接任成為特首,但這個評分同時是他任內最高峰,因為在85個月後,他最近的評分只得38.5分,分數大幅蒸發達46.75%。至於董建華在任內的最低得分 為36.2,未知曾蔭權最後的一個評分,會否把紀錄打破。

事實上,曾蔭權的評分並非一直每況愈下,最少在他2007年連任前,評分充其量只 是載浮載沉,而他在成功連任後,評分更一度回升。不過,隨着他在08年時提出架構重組,擴大高官問責制及委任副局長和政治助理,卻被本報揭出國籍問題而成 為風波,他的民望亦隨即開始插水,加上隨後在政策上接連失誤,再繼而有「慳電膽益親家」等醜聞,令他的評分自始在合格分數水平徘徊。直至2010年9月, 因發生馬尼拉人質事件,當局即時派官員趕赴當地處理,才令他的評分出現「小陽春」。至於特首選舉前後,曾蔭權被揭發連串「貪曾」事件,對其評分之負面影 響,便已屬後話(其實評分自去年年中起,曾連續5個月回升,去年底一度爬升回接近合格邊緣)。

雖然特首曾自言視民望如浮雲,但其評分同時反映了他當家作主時的表現,而既然他昨天說自己的功和過應由大家評價,老紀就請來城中兩大政治學者,包括科大社會科學部副教授成名及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蔡子強,一評特首這七年表現!

成名教授就從兩大方面作拆解,首先在社會民生上,認為特首任內的一大敗筆,是令貧富懸殊問題加劇,而即使近年經濟復蘇,但並非人人可享受到成果,結果是「基層、中產、下層都不滿,令社會矛盾擴大」。

前 財政司梁錦松早前接受無綫訪問,指貧富懸殊是全球化的問題,但成名並不認同,質疑一些北歐國家未受影響,而社會及稅務政策上,其實亦可推出措施來紓緩問 題,但特首任內卻未有針對作改善。此外,高樓價就是特首任內的致命傷,「本來可有理有節復建居屋及增加土地供應壓抑樓價,但可惜不單無做,連限制『發水 樓』的法例都遲遲才推出,咁做法只會畀人話官商勾結」。


為政改方案畫下底線

尚幸成績未致一面倒,成名直言特首的社會政策非一無是處,其中最低工資立法就令基層收入上升,同時又未見裁員潮出現,可算是特首任內較好的政績。果然特首感到自豪高興是有理有因,只可惜法例實施過遲,對抬高民望作用不大。

至於政治問題,由於特首任內把「親疏有別」發揚光大,以為倚重建制派就可打擊擁有六成民意支持的泛民,終令泛民走向「反對派」之路,結果是造成行政、立法機關的關係變差,令政府施政屢遭挑戰,「泛民代表主流民意,疏離佢哋即係搬石頭砸自己隻腳。」

不過,成名就認為,曾蔭權在政改方案上應被記一功,「佢搞咗『余曾辯』同埋『起錨』兩台戲,令好多人都反對政改方案,搞到中聯辦同北京要讓步,最終接受超級區議會方案」。言下之意,是為這個爛政改方案,畫下一條底線。

老 紀記起,「添馬男」(筆名)本月5日在《蘋果日報》的專欄,力陳特首任內錯失與其欠缺政治修養、抱持過去殖民地精英心態有關,成名不諱言曾蔭權是基層出 身,最後當上一區之首,或會導致他不甚理會扶貧政策,「佢由低層做到上特首,會認為只要勤力就無問題」,加上他不願聆聽低層政務官意見,結果令施政與現實 「脫鈎」。

其實,特首任內也非全無可取之處,蔡子強就向老紀指,曾蔭權在危機處理的成績實算不俗,例如面對豬流感及金融海嘯,處理方法都 「有板有眼」,「比起董建華處理沙士,佢一定好過董生」。他又認為,近年經濟不算差,加上失業率偏低,基層工人工資也獲提升,這其實也算是特首的政績。反 而貧富懸殊問題,「蔡子」直言,「曾蔭權可以做的工作,都難阻問題惡化」。

然而,有褒有貶,蔡子強就批評特首任內最失敗之處,首推近期的「款待門」事件,引發「廉潔」問題,特首與商人過從甚密,同時樓價高企,市民因而會覺得他是「官商勾結」,「但就冇證據證明佢好似歐文龍咁貪污囉」

蔡 子強又批評,曾蔭權在連任後,毫無駕馭政府及作出改革的意志,降低利得稅至15%及推動全民醫保計劃最終變成「無米粥」,同時又不時借助中聯辦力量,最終 令對方權力膨脹,形成為人詬病的「西環治港」問題。至於政改方案最終獲得通過,曾蔭權視之為政績,蔡子強就揶揄根本與曾蔭權無關,只是民主黨與中聯辦的角 力,「就好似何俊仁話,真係廢廢地,過程睇唔到政府的角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