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0日 星期三

維穩絕招 時薪28

當我從報章看到,去年9月坐正的統計處長歐陽方麗麗,對香港是否有貧富懸殊,都以類似見仁見智、不可一概而論的官腔虛應之,兼且專登為香港去年的堅尼系數 預備了16個不同定義的版本,那種小心翼翼、政治正確的取態,我差點以為統計處化身成了維穩辦。

統計處前日發表2011年人口普查《主題性報告: 香港的住戶收入分佈》報告,市民最關注的,自然是反映貧富懸殊的指標堅尼系數,殊不知統計處大包圍,炮製了16個版本(見220頁),讓人眼花撩亂之際, 然後獨尊一個以除稅及計入福利轉移的收入來計算的堅尼系數,並因而指香港的貧富懸殊較五年及十年前均沒有惡化,港府發言人隨即和應,聲言港府不會自滿。自 說自話的政治宣傳味道滿瀉。

谷數效應 收窄貧富差距

姑勿論 IMF及美國中情局的經濟數據庫,都是採用無添加的收入堅尼系數,來比較不同國家的貧富懸殊程度,統計處的新聞稿卻對這種計算下的堅尼系數隻字不提,較其 五年前、上一輪發表堅尼系數時的公佈更加保守。

開始的時候,我不明白這種迹近過敏的窘態,究竟所為何事。香港貧富差距嚴重,已是眾所周知,何需掩耳盜鈴?直至我看到最低工資對堅尼系數的谷數效應,才恍然大悟。
28元的最低工資是去年5月實施的,人口普查則以6月30日為參考時刻,剛好可以反映最低工資實行後的影響。

統計處的報告亦不諱言,最低工資對低收入人士的積極作用,但我的結論是,若非有最低工資在普查前最後一刻趕及實施,低收入人士的收入分佈,以至堅尼系數,都會慘不忍睹,甚至是另一個政治炸彈。

低學歷打工仔迷失十年

報告提到最低工資實施後,未受教育及只受學前教育的在職人士,每月收入中位數錄得顯著升幅,由2001年的5600元加至2011年的6900元,升幅 23%。而非技術工人期內的月入中位數,亦由6700元增加7.5%至7200元。
我較有興趣的是,若果最低工資來不及於普查前實施,會對堅尼系數有怎樣的影響?統計處今年3月發表的《2011年收入及工時按年統計調查報告》,可以提供線索。

該份報告使用的雖然不是去年人口普查的數據,但有六萬個抽樣調查,有一定的可信性。在該份報告中,小學或以下學歷,及非技術工人的工資,在2010年第二季至2011年6月期間,急升了兩成,相比之前一年的不足3%,正正反映了最低工資的刺激。

按此推論,若果最低工資不實施,或押後實施,低學歷打工仔的十年人工升幅,隨時會由23%跌至6%,而非技術工人的十年收入,更會由升7.5%變成倒跌8%。留意,這還未扣除通脹的。對他們來說,這是名副其實的「 Lost Decade」。

可 以說,沒有最低工資谷數,收入最低的30%工作人口(已剔除外傭),過去十年的收入升幅,都會變成海市蜃樓,扣除通脹後,肯定比現有已不甚雅觀的圖像更醜 陋(現有最低收入30%人口中,已有20%人口的收入過去十年實質下跌)。若低收入人士低處未算低,按此收入分佈計算出來的堅尼系數,肯定較0.537更 高,會出現「沒有最醜、只有更醜」的局面。
我估計,特首曾蔭權當然明白問題的嚴重性,為免香港的貧富懸殊超越臨界點,引發仿效「1比99」的佔領 行動星火燎原,危害社會穩定,令其在北大人面前交不到數,他趕在普查前推出最低工資,作為拆彈的最快最有力一步,確實有先見之明,亦可說是其任內有數的德 政。雖然看起來,有點像一些上市公司 CEO,在臨出業績前臨急抱佛腳谷數。

他在上周出席最後一次答問大會時說:「以前一直相信只要經濟啟動,把餅做大,然後透過滴流效應( Trickle-Down Effect),各階層自然可以共享。可實踐下來,現實與理論有出入。」這似乎代表他的覺悟,雖然來得有點遲。

丘亦生
金融中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