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5日 星期二

新發區交通網「一路向北」 北上易南下難「融合」露底

2012年9月24日

新界東北發展計劃的最後一場諮詢會,上周六在上水結束,歷時長達3小時,雖然發展局局長陳茂波 「戴罪」深入虎穴,但由於當局早有預設立場,故諮詢會最終不歡而散,陳茂波離場時被不滿的市民大喝倒采,更有人向他擲水樽及撒溪錢,令他要在警員護送下狼 狽閃避、落荒而逃;至於在場內,支持與反對的市民就針鋒相對,更兩度發生衝突,場面混亂如「武林大會」。

由陳茂波到林鄭月娥再到梁振英,三人不約而同不斷「打倒昨日的我」,公然否認計劃是有證有據的「深港融合」發展方向,異口同聲指稱,發展計劃是為香港人而設的新市鎮。老紀上周曾就此撰文,從人口容量分析,所謂的新市鎮如只能容納15萬人,根本是杯水車薪。
然而,新市鎮說法的漏洞豈只一個!根據當局的第三階段諮詢文件,古洞北、坪輋與打鼓嶺及粉嶺北三處新發展區,未來只會由一個「擬建」的古洞鐵路站作對外連接,此外就得再依賴距離甚遠的原東鐵線幫助。如此規劃,新發展區恐怕會淪為孤島,重蹈成為悲情城市的覆轍。

其 實,當局又豈不了解這個規劃問題,同樣根據諮詢文件,第18頁有關發展區的交通安排,劈頭一句為:「新發展區將提供完善的交通系統,連繫深圳市及香港各 區……」而兩個附圖,就只顯示發展區如何連接邊境六大口岸,以及三區之間的行人路及單車徑網絡,新發區是新市鎮還是深港融合的重鎮?答案似乎已寫在牆上。

反 對新界東北發展計劃的聲音愈演愈烈,另一邊廂,連日來為發展計劃解畫的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及發展局局長陳茂波,就愈解愈糟,連同特首梁振英在內,三人不約 而同推翻過去曾提出的「深港融合」發展方向,近日更大改口風,口徑一致地聲稱發展計劃是為解決香港土地不足的問題,好為港人設立新市鎮。

關 於發展新市鎮的說法,老紀上周五曾撰文,從人口載量分析,比較香港其他新市鎮的發展後,發現新發展區預計承載的人口太少,加上新發區要到2031年才全面 落成,屆時香港人口恐已達800多萬,如以此來解決市區擠迫的人口,不單屬杯水車薪,更是遠水難救近火,對解決現時急切的住屋需求實毫無幫助。

亦因如此,公眾於是質疑新市鎮只是當局的包裝伎倆,最終新發區的存在目的,乃是促進「深港融合」,甚至打造「雙非富豪城」;然而,林鄭月娥就指有關說法「無中生有」,梁振英更厚顏地大數「個人貢獻」,並指說法「沒有事實根據」。

老紀嘗試還原基本步,究竟發展新市鎮是否有根有據的發展方向?最可信的資料,恐怕是當局提供的諮詢文件!既然上周曾分析「住」的資料,遂再進一步從「行」出發,新發展區在交通配套上,是否做好準備成為所謂的「新市鎮」?

根 據規劃署就計劃公布的《第三階段公眾參與摘要》,共20頁的文件中,在第18頁終提及交通配套資料,力陳新發展區的「交通暢達性」,直指三個發展區「將提 供完善的交通系統,連繫深圳市及香港各區」,同時提出七大擬建設施,包括利用落馬洲支線興建古洞鐵路站,提供連接路至落馬洲河套區及現時仍未落成的蓮塘口 岸,使用環保巴士及提供行人路及單車徑,以連接新發展區及粉嶺、上水地區與鐵路站等【見表】,只提接駁內地,卻對如何連接市區隻字不提。

至 於文件中同一頁的兩個附圖,分別標示了發展區的道路及鐵路網絡,以及擬建的單車徑網絡與行人路,而在前者中,更特別標明新發區未來如何連接港深邊境上的六 大口岸【地圖綠色圈】,猶如宣告在新發區內生活的市民,生活只會徘徊區內,又或只向北望卻沒有需要往南走前往九龍及港島

當局的資料顯示, 新發展區未來預計容納15萬的人口,惟區內只能提供約5萬個就業機會,以香港工作人口幾乎佔人口近半計算,換言之每日隨時有2至3萬人需要前往市區工作, 更遑論連在深圳居住的港人,不少都每天過海至港島區上班,所以屆時每天由新發展區往市區的人口,隨時達5萬人,那現時在新界東北已有的交通網絡,又是否足 以讓有關地區生活的市民跟香港市區接軌?恐怕未必!

事實上,新發展區附近現時只得港鐵上水鐵路站能提供大型運輸服務,但港鐵東鐵線現時每天 載客量已近百萬人,繁忙時間的平均載客量更近七成,再增加數萬人,勢令港鐵被迫爆,更何況,未來隨着沙中線落成,港鐵東鐵線的列車卡數,將由12卡減至9 卡,減少達四分之一,過去就有立法會議員擔心會出現擠塞,港鐵就表示,在新訊號系統下,列車班次可加密,但亦只是「有信心維持現時服務水平」,意味載客能 力隨時會下降。

老紀再翻開地圖,新發展區毗鄰只得粉嶺公路及沙頭角公路,惟兩者皆非主要幹線通道,而且新發展區跟這些主要連接公路,實也有 一定距離,以古洞北為例,雖然該處有一邊緊接粉嶺公路,但區內較遠的地方,跟粉嶺公路距離近兩公里(如步行需近半小時),卻反而更接近邊境口岸及河套區; 至於在坪輋新發展區,更幾乎是設計中蓮塘口岸的延伸,跟邊境的最近距離只得不足一公里,陳茂波日前在公眾論壇上,稱「新界東北發展」與「邊境」是不同概 念,恐怕是因為他完全不了解香港的地理環境,據悉他早前曾乘直升機從高空鳥瞰過坪輋一帶,但似乎於事無補,實仍需要找香港地圖來惡補。

新市 鎮需要有交通網絡跟外界連接,跟新市鎮是否屬「健康」規劃息息相關!香港對於發展新市鎮經驗豐富,當中有成功亦有失敗的例子,當中最失敗的,首選被稱為 「悲情城市」的天水圍,這個新市鎮的規劃問題之一,正是由於對外交通非常不便,因而成為一個封閉社區,在天水圍生活的市民只能在區內生活,社區又不能提供 足夠的經濟活動。

事實上,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本人對天水圍的失敗亦感受甚深,她在出任民政事務局常任秘書長時,就透露自己早在2000年出 任社會福利署署長期間,已發現該區的問題,並率先以「悲情城市」來形容天水圍。林鄭月娥今天位居特區第二把交椅,又一直堅稱新市鎮為香港好,自然不會令天 水圍的悲劇重演,但要在新界東北提供足夠經濟活動以支持當區生活的市民,「雙非城」或「內地富豪後花園」本是最佳出路,甚至是雙贏的發展方向也,但既然林 鄭月娥本人已嚴詞否認,似乎她亦需要向外交代,當中究竟暗藏了什麼絕世好橋。

再比較香港其他不同的新城鎮,連接的公路及鐵路網都非常完善, 以沙田及荃灣為例,更是四通八達,便利程度不亞於市區,甚至連一度為人詬病的屯門,現時交通配套也非常便利,令新市鎮得以成為健康的社區,如果新界東北這 個「新市鎮」跟這些真正的新市鎮再作比較,除了發現規劃上高下立見外,似乎更一下子就照出發展計劃的魔鬼真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