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31日 星期二

民間國民教育 揭露吃人悲劇

2012年7月31日

今年是中共中央七千人大會、大飢餓、五月逃亡潮五十周年,北京、廣州的一些報刊發表文章,回顧「歷史悲劇」或呼籲「汲取歷史教訓」。

一九六二年五月,大陸居民紛紛逃入香港,梧桐山有他們追尋自由、企求溫飽的腳印。逃亡潮與五年大飢餓(五八至六二)息息相關。

《炎黃春秋》月刊連續刊出五年大飢餓的解密檔案、回憶文章和評論,發揮了民間「國民教育」的社會功能,與香港官方資助的「國民教育」手冊大異其趣。

七月號的《炎黃春秋》,發表〈大飢荒年代非正常死亡的另一種計算〉,以計量統計方式算出五八至六二年餓死的人數,超過三千四百萬。撰稿人李澈,是廣東汕頭醫學院的退休教授。

他的數據,接近上海交通大學教授曹樹基、《人民日報》前幹部楊繼繩的數據;曹、楊的數據是:超過三千二百萬、三千六百萬。

大飢餓在「大躍進」時的五八年就出現,最嚴重在五九至六一年。李澈的數據是,這三年餓死略超過三千萬(年均略超過一千萬、月均八十三萬、日均二萬七千七百),五八年和六二年餓死約四百萬。

《炎黃春秋》另一文〈貴州大饑荒年代〉,是歷史悲劇的「現場回顧」,作者晏樂斌原是貴州省公安廳幹部,是良知未泯、同情民疾者。他以五八至六二年下鄉實地調查的記憶、貴州
省公安廳治安處一位同事提供的資料寫成。

他透露,貴州省五八年的人口一千七百萬,五九至六一年的「非正常死亡」(官方一直不說「餓死」)一百七十五萬,約佔一成,每十人有一人餓死,絕大多數是農民。

他隨公安廳工作隊到媚潭縣,獲悉全縣六十二萬人,五九至六○年餓死十二萬五千人,佔二成,死絕戶達三千個家庭。他的文章寫道:「全縣出現了人吃人、殺人而食,易子而食的悲劇,吃死人就更多了。」

他提到金沙縣一個公社的生產大隊,一百五十二人餓死一百五十人。

他 記述在水城縣的見聞說:「到路邊一社員家討水喝,發現一位四十來歲的婦女正在她家堂屋用菜刀砍一具小孩的屍體,這個小孩屍體的手腳被肢解,頭部已砍下放在 一邊,屍體發出腥臭,我們詢問她為什麼殺孩子,她回答:『不,不,不,不是我殺的,是孩子今天早上餓死的,全家人餓飯,沒有辦法,為了救命,不得不拿來吃 啊!』又說:『哪個人狠心吃自己的孩子啊!』經她這一說,我們也無心討水喝了,立刻退了出來。」

這一類的「歷史現場紀錄」,是很好的「國民教育」素材,讓半個世紀之後的人了解「歷史的真實」,在神化「偉大領袖、偉大舵手」的愚民教育中讓視線清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