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7日 星期四

維護本土文化 粵語不能失守

2013年10月8日

筆者剛從西安回來,雖然普通話尚算靈光,但因着某種原因,在中國時卻聘用一位懂英語的導遊;她也認為香港人的普通話應該不大流利,英文較好,而沿途旅遊景點的人員也樂於以英語跟筆者交談。

最後一天,筆者以普通話跟導遊對話,可是她覺得筆者帶有南方口音的普通話不大好聽,堅持以英語溝通。筆者終於頓悟,「在港生活的華人不懂英文和粵語,根本就不是香港人」的顯淺道理。

真不明白,為何新學年開始,有怪獸家長要K1寶寶入讀只講普通話的幼稚園?附【表】是根據最近的民族語資料庫(Ethnologue)、並參考瑞典語言百科全書而制訂的語言使用者排名【註1】。

現在流行說「邊緣化」,高鐵建慢一點,香港會邊緣化;少一點自由行遊客來港,香港會邊緣化;嚴謹執行上市規則,不容許不符上市規則的中國企業來港上市,香港會邊緣化。
粵語是邊緣化語言嗎?如果是真的話,法國人和意大利人便須學習普通話了。

雖 然筆者在〈從大中華地區看香港人說普通話〉一文(刊8月3日)曾經鼓勵港人學好普通話,但港人不能放棄本身的母語。粵語與普通話的分別雖然很大,可是學好 正體中文,便能讀通簡體,中文文字基礎好,只須學習百多個小時,便能講得一口得體的普通話。語言是建構國民身份或本土意識的重要工具,土耳其、印尼、西班 牙加泰羅尼亞省皆用語言規劃建立國家或自治區,香港人的本土利益,除了物質之外,本土文化粵語是不能失守的一環。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The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自1999年起,把每年的2月21日定為「國際母語日」,指出在多語言教育地區,要確保幼兒能掌握母語,國家語言 (National Language)可在學童較年長時學習。看看香港現況,有部分教育機構反其道而行,真是教育界恥辱。

【表】中顯示,英語使用人數直迫普通話,歐盟旗下組織於2008年的語言學習研究中指出,超過五成歐洲國家小學教授英語,九成中學生要修兩種外語,其中一項為英語,十三個國家已強制學生學習英語。

歐盟大約五億人口,歐盟的工作語言為法語,近年已開放英語為選項之一,歐洲多家跨國企業的內部工作語言是英語,東盟國家聯盟(ASEAN)的工作語言是英語而不是中文,故此,懂英語的人有增無減,英語為國際語言的地位已愈來愈鞏固。

順帶一提,李光耀以英語作為新加坡第一語言的經驗,曾經勸告某位中國領導人可考慮把中國的第一語言改為英語,以便增強創意和改善思想狀況。李光耀實在很了解這是中國數千年文化的絆腳石【註2】。

香港家長一向恐怕「執輸」,其實一個普通香港小孩,應該在幼兒時期同步學習粵語、正體中文和英文,待兩文兩語發展和掌握後,才慢慢學普通話,方為上策。

作者為國際會計師公會會員、英國行政管理學會會員

【註1】根據語言學觀點,漢語內的方言實為語言,例如粵語與普通話的分別,比瑞典語與挪威語還要大。
【註2】Lee Kuan Yew, The Grand Master's Insights on China,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World, P.10-1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