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4日 星期四

盤踞山頭 撩撥火頭 不是好兆頭

2013年1月23日

三、香港地小人稠,住屋問題從來便是港人生活的一大挑戰;歷屆政府一向在這方面「迎難而上」,不過,「而 上」有時頗類唐吉珂德向風車宣戰,根本不着邊際、不能解決問題,有時還加深問題的難度!也許是為了紓解負資產戶的困境、也許是受了不顧一切為股東牟取最大 利潤的物業發展商的「壓力」(據說他們中不少人能直接上京「面聖」「進言」),董建華和曾蔭權在行政長官任上,均曾停止拍賣官地(○三/○四年度及○八 /○九年度特區政府的住宅土地賣地俱為零收入,意味期內未賣出一吋「官地」),結果只收治標作用,樓價短期受壓但迅速反彈,由於「零賣地」令土地供應更形 短缺,樓價反彈後遂迭創新高……。

回應民間—嚴格來說,是無殼蝸牛—對難得立錐之地、難有片瓦遮頭的悲情訴求,梁振英在小圈子選舉時以至當 選後,都擺出致力解決港人居住問題的架勢,吹響了「應民所需 急民所急」的法螺。以這樣一個長期存在的社會問題,作為「重中之重」的施政要務,市民莫不寄 以深切期望、翹首以待新猷。可惜,在千呼萬喚始出台的《施政報告》,和大部分論者一樣,筆者亦看不到梁氏有什麼明顯有效的辦法,其言文特技的運用,倒見波 瀾,令住房問題的迫切性更形緊急,「製造緊張」,為市場添煩、為小市民增憂。

梁振英競選時和上台後均表示要「三管齊下壓樓價」,在打擊高樓 價上看似胸有成竹。可是,這種提法顯示了行政長官闖進誤區,以在香港這樣的自由市場,物價高低是由市場(買賣雙方、供求關係)而非行政指令決定,政府不必 為樓價「太高」和「太低」擔憂,在土地供應上作出微調才是政府的份內事;正因為如此,筆者於去年十一月七日在〈供應不足滙價偏軟 豪宅市場不乏買家〉一 文,指出當局可考慮徵收樓宇甚至土地空置稅,亦是本着加速供應及市場公平原則之義,並沒有壓低樓價地價的動機。梁氏的專業與樓宇買賣有關,與物業發展關係 不淺,難道就看不出在現行機制下,政府並無直接干預物價的工具和權力?不從供應上平衡需求而空叫「壓低樓價」,結果是樓價房租變本加厲地不跌反升,等於市 場(不是地產商!)刮了梁氏一記耳光。由於推出的政策無法壓低樓價,當局遂手忙腳亂,「政出多門」,「禾雀亂飛」,令市場愈形混亂,人心愈趨不定,對梁之 反感亦更大。

先租後買的置安心計劃,甫推出便叫停,而「綠悠雅苑」成了「安心」絕響,這個本來可讓年輕人比較踏實從容「上車」的途徑,剛啟 動便被堵住,對這項「最先」結果是「最後」的「安心」樓盤,人們爭先恐後,以致申請超額九十四倍;至於留給單身人士的九十九個單位,更有三萬人「爭取」— 等於三百零三人爭購一個單位,超額三百倍!這是梁班子「急」作一團亂糟糟的寫照。難道當局沒有從中吸取增加供應才是紓解難題的教訓嗎?

四、《施 政報告》展示了行政長官的言文偽術已達爐火純青之境,下面二段出自第五十四、五節的話,輕描淡寫而內有乾坤:「三、四十年前,山邊木屋和頂樓加蓋有天災和 衞生威脅。今天,籠屋、木板間隔房和劏房有同樣嚴重的火災和衞生威脅。當年我們的房屋問題暴露在戶外,今天雖然隱蔽在室內,嚴重性不減當年。當年,為了解 決房屋問題,我們大規模開發土地,發展多個新市鎮、推行龐大的公營房屋計劃,這個成功故事我們引以為榮。今天,大學生申請公屋,輪候冊上的申請個案超過二 十萬;面對今天的問題,我們是否有同樣的氣魄去解決?」

稍經世故的人,都能意識這番說話的不盡不實,誇談當前「隱藏在室內」的火災和衞生危 險,把之與當年山邊木屋的無水無電無廁所和不時發生大火焚毀數百家園受害人動輒千計的慘情相提並論,輕輕一句的「嚴重性不減當年」,目的不外乎鼓動群眾, 認同進而成全梁班子那套未經諮議、缺乏共識、忽視理據程序、不尊重城市規劃、不瞻前、不顧後、不願意接受層層審議批評監察、寸土必爭的土地開發機會和建屋 主張!

《施政報告》標榜「穩中求變 務實為民」。對於衝破制度規範、改動行政部門的行事準則和治事習慣,梁班子看來是有不惜地動山搖亦要突 破的姿態、似乎攻陷重重關卡才足以顯示新班子的朝氣、勇氣和魄力。梁氏經常自誇上任半年多已做了不少「實事」,而京官自上而下對此亦似乎是深信不疑並且公 開予以誇讚,可是,港人卻見到這些日子來「好像很忙」的梁班子,不過如老廣所說「見身郁不見米白」,即搞作多多而成效未見,「成熟一項推一項」那些繞過區 議會、立法會討論諮議的「政策」,莫不讓人感覺不切實際、難言務實(又缺乏務虛的理論)並且因而賠上了素來有條有理的行政主導的特色。

梁氏 只知前人開發土地、發展新市鎮、推行龐大的公營房屋計劃,但不明那是經過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的多番諮詢後一步一步走出來的。當年安置流離失所的災民、清拆 山邊木屋寮屋都是先安置(臨時房屋)後「上樓」,縝密的設想與實惠的安排,雖不能說絕對公道、全無錯失,卻因為有修補機制且在貫徹步驟上一絲不茍而獲社會 大多數認同;從徙置大廈的H型、Y型到廉租屋、公屋和居屋,是不同時期因應現實需求及財政條件的適時產物,那等於說是在不同階段、一路改良、長期改進的推 動和設計。在上引的段落中,梁振英擺明是要成就「成功故事」的翻版!「同樣氣魄」的弦外之音,是他已做好準備,只怕有人拉後腿—乏人附和,兼有區議會、立 法會和群眾的阻撓,令他無法順利推動政策。換句話說,在行政長官的單向思維中,如果沒有這類「倒梁」活動,梁氏便能「急民所急」,大有所成。行政長官真的 把這些影響深遠的龐大工程視作等閒!

五、整份《施政報告》的「房屋及土地供應」(第三部分第四十九至九十一段),算是「精 華」所在,因為撇開辦法優劣,這裏總算有些具體想法,不像其他範疇的工作,俱是泛泛而談、空洞無物,往往是問題的重複而沒有提出解決的後着—這些可說關心 港事者人人知道的問題,大都以交由不同專家小組進行研究作結,真是籌謀無計、草草了事。梁班子似乎擅長羅列問題(看到前任的缺失),並強調其嚴重性和迫切 性,由於不知如何解決,因而這樣做等同撩撥起一個個的火頭,接着便交給一個個剛成立的小山頭—有友人說是政治僭建物—進行研究。如此這般,任你細心捧讀, 亦看不出施政的大方向。

在「房屋及土地供應」這個命題上,梁班子最起勁最花時間和最動腦筋,亦可算是整份《施政報告》最有看頭的「獨腳 戲」,可是,雖然如此受重視,公告的內容卻反映寫報告的人思維單向,無創見、乏新意,筆者反覆讀之,實在找不到切實紓緩或解決問題的任何頭緒(遑論方 案)。如果「務實為民」不是口號,而是出自真心誠意的良好願意,那麼,其內容便反映了梁振英和他的智囊是心有餘而才具不足了!

開發土地、增 建房屋,是救不了近火的遠水。針對迫切的住房問題,怎會沒有大興土木以外的其他考慮和補救?樓房分租和劏房問題,是否會有較嚴謹的安全規例和規格?能否提 供一些短期應急的臨時房舍供不時之需:妖魔化劏房的安全及衞生條件而不把之取締或有可行的改善辦法,那不過是不負責任的耍嘴皮!對無法可想不得不爾的劏房 住客,半點德政的好處亦沾不上邊,這樣的政府又怎能喊出「急民所急」的口號。

提及「大學生也申請公屋」,以大學教育日益普及,明理的人不會 為此煩憂,只要公屋的面積和設計能夠迎合需求、可以負擔,像新加坡的組屋,不僅有一、二、三、四、五、六房式,還有複式、公寓式,可買可租,適合符合資格 而條件不同的人民,如果香港有這樣的多元供應,自由選擇,大學生入住公屋,怎會不是大好事。可惜香港的公屋,政府一直囿於安老扶貧,未及厚生濟世的全面 性,連行政長官對這問題那麼隆而重之、大張旗鼓,也沒多方考慮,大學生入住公屋變成被迫的不得已和不體面,那才真是可悲!

評《施政報告》.之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