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6日 星期一

治理新界與雙元權力

2013年8月24日

天水圍勢力人士高調挺梁,組成「維和部隊」為特首護航一事,猶如在政界投下一枚深水炸彈,政府知道事件非同小可,意圖迅速降溫,警方高調在元朗反黑,梁振英再次落區,也一改戰鬥格。但天水圍事件之前發生警察介入政治活動,黑白兩道被動員起來,市民憂慮一時三刻難以消除。

由於新界東北及元朗南發展涉及重大政、紳、商、黑四大勢力利益,當特首被公眾看見要仗仰勢力人士護航,等如公開承認向新界利益妥協。治理新界,非同小可,現屆政府實在太掉以輕心,回歸十六年,新界勢力坐大,亦同時反映出回歸後特區政治的困局。

皇權與紳權

殖 民地時代港英政府對新界治理一直小心翼翼,當中充分體現了英國人殖民地管治技巧。由於早期新界居民乃原住民,比英人更早落地生根,加上有宗族勢力領導,以 及晚清以來因治安不靖,鄉村之間爭奪資源械鬥不絕,農村地方出現軍事化,組成鄉民團練,鄉紳擁有武裝力量,英軍進駐新界時曾與元朗錦田鄉紳爆發武裝衝突。

殖民地治理新界,採取一手硬一手軟,軍事與政治並重。鍾逸傑曾任新界理民官多年,他在回憶錄中記述英國第四十八軍團駐紮元朗,平時為鄉民修橋補路,有天災時出動救人,亦參加鄉民傳統活動。元朗最大地區慶典是天后巡遊,英軍參與巡遊,鄉紳與英國准將主禮檢閱隊伍。

英 人起用之新界理民官,有來自牛津劍橋人類學者,其中許舒博士最為新界上一輩村民鄉紳所認識。他們用心去研究農村權力結構,為殖民地政府制訂政策。許舒博士 著作The Great Difference: Hong Kong's New Territories and its people 1898-2004,是至今為止最完整了解鄉紳勢力與港英治理的讀本。

港英在政治上給予鄉紳利益,但從來不會與他們平起平坐,共享權力。英 人進入新界,因土地補償問題與鄉紳爭執,金文泰總督成立鄉紳諮詢組織鄉議局,1959年鄉議局條例正式通過,確立鄉紳具有法定諮詢地位。六七暴動,鄉紳主 流派選擇與殖民地政府合作,鄉村成立民安促進會,這是官方認可的「維和部隊」,個別鄉紳甚至獲發手槍自衞。

左派暴動平息後,張人龍、陳日新 等代表由楊啟彥陪同訪倫敦,以示表揚。此後港英一直採用「就地而治、分而治之」政策,形成雙元權力結構,鄉紳協助政府工作,如設立英軍操炮區、興建電廠、 收地起公路及發展新市鎮,英人則以特權利益回報鄉紳,所謂代表新界居民傳統權益丁屋政策,只不過是在七十年代暴動後,收買鄉紳,黎敦義與副手威廉信兩人, 花了六個星期時間便草擬好的急就章政策,用以平息鄉紳不滿。在開發新市鎮過程中,鄉紳有法定諮詢地位,所以能早着先鞭,及早囤地等發展。

鄉左整合

但 在利益收買之外,港英時刻防範其政治勢力坐大,其中指導原則是防止「鄉左結盟」,鄉紳在過渡期也是北京的爭取對象,而中方也扶植民建聯勢力伸入新界,回歸 後把鄉事與左派整合,代表人物是張學明,以及今屆新當選的爭議人物梁志祥。鄉左整合,大大增加了鄉紳政治力量,而原本不為主流中產所注意的新界地區勢力, 也開始紛紛走上台前,甚至走出新界,走入全港政治。

政紳合謀由來已久,但英治時代分清誰人話事。後過渡期鄉紳倒向北京,彭定康便決定全面整治新界。今天政府權力弱,是否能駕馭有政治後台的紳權呢?尤其是新一代鄉紳,與戴權、劉皇發經歷港英合作那一代不同;上一代雖然也是利益掛帥,但他們知道政治上要低調,否則會被整頓。

鄉紳沒什麼政治理念,眼中只有利益,被公眾視為落後勢力;回歸後近年上位的鄉紳,政治手腕欠奉,惡形惡相,不顧大局,視政府官員如無物,正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有足夠政治力量。

今 天借用出位的鄉紳勢力,一時三刻可以協助政府掃除反對聲音,猶如東北發展諮詢論壇,用風褸黨對付社運保育人士和青年學生,也可以在天水圍論壇場外壓制人民 力量,但鄉紳勢力與政府公共權力此消彼長,等於把政策主導權交予新界勢力。不過,新界原居民不用太高興,此等新界勢力並不等同新界人利益,他們只管個人利 益。

許舒回顧英治新界政策,認為政府只是把建設擺在新界(In the New Territories),而不是為了新界(For the New Territories)。英治時代利用鄉紳的治術,今天不單延續,而且更加惡質化、更加赤裸裸、更加不堪入目。

誰說歷史一定會向前進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