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日 星期五

城鎮化——拆解土地財政困局

2013年2月25日

如果要討論城鎮化,土地是繞不開的話題。城鎮化核心內容之一是土地的城鎮化轉型,涉及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及土地流轉方式的改革。究竟目前的土地制度存在怎樣的問題?怎樣降低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過分依賴?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李鐵提出了他的看法。

要了解中國土地的問題,首先要了解中國的土地制度。與西方不一樣,中國土地都是公有制,城市土地歸城鎮政府擁有,農村土地歸農村村莊集體擁有。農村土地要轉入城市開發,必須由城市政府徵用,變成國有用地,才能進行開發;而土地徵用的矛盾都因此而生。

資源利用不善

政 府徵地時要區別公益性用地和非公益性用地。公益性用地要給較低的一次性補償;開發用地則通過談判方式,用市場價進行補償,與公益性用地補償相比價格較高。 為招商引資,雖然工業性開發用地同屬非公益性用地,但政府給予投資企業的地價非常低,因此補償價格比較低。農民預期和實際補償之間的差異造成了很大的矛 盾。

李鐵說,這種政策的確損害了部分農民的利益,但從長遠角度也帶來一定好處。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城鎮化率從17%到約53%,平均每年1%的增長、每年有1500萬農村人口轉移到城市,這麼多人口可以從事非農就業崗位的重要前提,就是中國在經濟增長過程中成本很低。
由 於這種制度可以低價從農民手中拿取土地,為企業投資創造低成本的條件,造成了中國經濟快速成長。因此,雖然亞洲國家的勞動力價格都低廉,但中國土地成本的 低廉令大量企業進入,帶動中國人口迅速的非農化。每年1000多萬農民得以就業,可以說中國土地制度發揮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李鐵說,目前土地制度主要存在多種問題。

第一是土地徵用中損害了農民利益,最近幾年政府通過提高徵地標準、加大補償措施、限制強制性徵地來緩解矛盾。

第二是這種制度令地方政府對土地出讓金過度依賴。賣得土地愈多,政府收益愈高,這就助長了政府在投入中的短期行為,造成了很多「形象工程」。

李鐵笑言,內地一些二三線城市可能比香港還漂亮,人口很少卻有很寬的馬路、很漂亮的基礎設施,這些都是形象工程,側面顯示出土地資源利用不善。城市資源利用效率很低,根據他的調查,目前中國城市人均佔有土地是155方米,而建設部規劃要求應該是人均80至100方米。

城市擴張惡性循環

第 三,土地財政依賴導致城市過度擴張,為了房地產開發,城市面積愈來愈大。北京十一五規劃中,城市地鐵線路總長為442公里,但現在已經完全無法覆蓋整個城 市的面積,未來需要1000公里才能做到基本覆蓋。這種「攤大餅」式發展,通過賣土地的收入來支持現有基礎設施建設;但賣地之後,城市擴張,就需要更多基 礎設施的覆蓋,這樣形成了惡性循環。目前中國絕大部分城市都面臨這個問題;而上海作為內地城區土地利用率最高的城市,400公里的地鐵線路已可覆蓋整個城 市。

第四,這種城市擴張導致的高地價,也限制了服務業發展。當城市面積愈大,服務業成本就愈高。中國目前城市化率是53%,但服務業發展水 平還低於下等收入國家將近8個百分點。中國沿海地區城市化率60%,接近發達國家水平。但發達國家服務業比重超過工業比重2個百分點左右,但中國大部分城 市還是以工業為主導,很重要原因就是服務業成本太高。
這種開發方式提高了城市的門檻,令低收入的農民難以進城。

第五,這種制度令地方財政並不健康。每屆政府都需要資金投入,而土地財政大概佔政府收入一半的水平。

一般而言,稅收收入可以保證政府日常運作,土地出讓金則令城市得到發展。這種情況下,中央政策一旦限制土地供給將令地方政府債務負擔嚴重。其次,每一屆政府遺留下的大量工程,以及在任期間大量的基建和福利投入,給下一屆政府造成了嚴重的財政壓力。
總結而言,這種土地制度增加城市發展成本,增加了農民矛盾,增加了政府短期行為,嚴重限制服務業發展。

基礎設施市場化

未來應該如何拆解地方政府依賴土地財政的困局呢?李鐵認為有幾個方面可以做。

首先,他認為,地方政府可以通過基礎設施的市場化,甚至是私有化,為地方政府帶來收入,減少公共補貼,提高基礎設施運營價格,避免依賴土地出讓金支持基礎建設的現象。

現在地方政府基礎設施投入由政府供給,都由國有企業管理,管理效率很低,基礎設施的價格也很低。以北京為例,地鐵統一票價2元、巴士票價4毫,而每年北京地鐵需要補償100億元;如果不改革,這種狀況不可能持續下去。

另外,土地也需要制度改革,李鐵認為要增加談判的難度。如果徵地太容易就會出現濫用,而徵地如果困難,就會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他認為,農村的土地可以進入市場流轉,令農村集體土地所有者和城鎮政府、城鎮用地者有同等權利共同進行開發。這可以限制政府短視的開發行為,提高土地利用率。長期而言,有助促進地方經濟的健康發展。

李鐵認為,中央政府也需要通過稅制調整減輕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依賴,可採取物業稅方式,鼓勵地方政府對土地進行長遠規劃,減少土地徵用中的矛盾。不過,物業稅改革本身也有很多問題,徵收額度與政府財政需求有很大反差。

每屆政府都需要大量資金投入進行城市改造,僅靠物業稅解決不了這個問題。除了不動產稅可以解決政府的長期收入問題,如果允許農村集體建設用地進入市場流轉,也可以在開發過程中徵收交易稅,以作為政府資金來源之一。

解決地方財政問題還涉及到的財稅改革,當中涉及到的稅制改革、中央與地方政府的稅收分配體制改革,將是下一期訪問的主題。

城鎮化系列.之二

劉羽葳為香港電台E線金融網主持

文字整理:吳若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