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1日 星期二

古迹保護難敵市值租金

2012年8月16日

可曾想過,在婆娑的紅影樹下細賞如人般高的木雕,在青葱的草坡上揣摩超現代主義的石刻,在高寬的迴廊感受上世紀初大英帝國殘留的絲絲遺憾,在深闊的展覽廳細味飄逸的畫作……。

這一切不是身處歐陸的藝術館,而是離彩虹港鐵站五分鐘行程、浸大視藝學院沿用的啟德校園!

得獎建築 揚名海外

前 身為「皇家空軍軍官宿舍」,經浸會大學作古迹活化後轉型為培養視覺藝術家的基地,院內綠樹林蔭,室內外的廣闊創作空間為全港少有;再加上鄰近坪石邨,學院 推行的社區文化計劃深受坊間歡迎。據此,該項目於2009年獲頒國際性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亞太區文物古迹保護獎」,揚名海外。

可 惜,藝術不敵租金,院校不敵政府部門,成績斐然的「視藝學院」因產業署宣布收取市值租金(編按:今年9月起,將大幅加租六倍,即每年租金升至三百萬元), 短短數年間,竟要被迫撤離一手建立的校園,讓位予其他機構的寫字樓,白白浪費了不可多得、成功結合古迹活化和視覺藝術創造的重要基地。「聯合國教科文組」 對此表示遺憾,由校友組成的關注組誓保校園,四出請命;更考慮要求聯合國禠奪2009年頒發的「亞太區古迹保護獎」。此事如果不幸成真,勢必鬧成國際笑 話。

查實該項目是政府力推、成本數以億元計的「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的先導者,在當年巧妙地結合「大學撥款委員會」的資助和校內有限的資源,以民間智慧、低廉成本,成功地拯救破舊的古迹,更開設了「視藝學院」。

聯合國「亞太區古迹保護獎」的頒獎標準極嚴,每兩年由國家及地區官方提名選拔一次,是泛亞太區保育的一等一大獎,它不單看硬件,更着重軟件的內涵;多少年來本港曾參賽無數次,但能獲此榮譽的建築大約只得十個,由此可見,該獎項在國際水平上的份量。

「活 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投入數以億元的公帑,靠資助性的象徵式地租支持,雖然其中的繁文縟節已耗盡無數非牟利團體的心血,也引來駡聲遍遍,但目的還是要為政 府樹立本港文物保育的典範。須和道,古迹不是朝夕得來,文化和藝術更須悉心培養,以國際標準而言,單靠硬件絕不足夠;古迹的文化價值和內涵,更不是以市值 租金來量度的

這邊廂,政府要求私人擁有的何東花園不要拆卸重建,還破天荒地宣布為臨時古迹,但何東

後人告上法庭要求賠償市值七十億,政府現在已進退兩難。那邊廂「產業署」卻以市值租金為由,要把獲獎的軟件硬生生地從古迹的硬件中轟出去。

三方努力 維護古迹

雖 說保育的尺度難有標準,但此事怎樣也說不過去,已經成功營運的藝術古迹雙結合,還取得國際社會的嘉許,正是「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希望取得的先導性政策 成果和亮點,為什麼現在竟要自毁長城?硬要把取得的豐碩成果推倒重來,在整體的政策角度來說,簡直是虛耗時間和金錢,不但浪費立稅人金錢,更不能保證能取 得更好的成效。為什麼?是要證明這是公平公正、物有市值嗎?

要在古迹保育上「軟」「硬」兼備,就必須拿出特事特辦的勇氣,從政策上支持,容許特定的生存空間。要不,便任由「市值租金」把所有古迹按市值推倒重建,把香港變成一個不能容納過去的社會,根本毋須再談保育。

本港很大部分歷史建築好產權在私人業主手上,政府若要求他們放棄市值來保育,便須像無數外國成功的例子一樣,設立文物基金來協助共融的社會,政府更要從每一角落率先實行。
浸大「視藝學院」的再活,正是一個絕好的機會證明這一點!

最 新消息傳來,政府容許浸大「視藝學院」以舊租金續租一年,以解「334」雙學年人滿之患,待來年再議。這也是一個絕好契機,正是「藝術有價」,大可在此成 立文物基金,政府出資大部,校方出資小部,藝術系的同學拍賣作品參與其中,三方一齊維護古迹和藝術雙結合,既不用校方為「大學撥款委員會」的來年度撥款頭 痛,又可以作為成立「古迹文物基金」的試金石。

事在人為,期盼!期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